MOOCs的发展脉络及其三种实践形式
本文关键词:MOOCs的发展脉络及其三种实践形式
【摘要】:在过去的两年MOOCs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迅速发展,我国从2013年也开始关注和讨论MOOCs,但MOOCs在中国的实践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目前在讨论与研究MOOCs时,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商界都主要关注xMOOC(以内容传递为中心的MOOC),对MOOC的本源cMOOC(以网络建构为中心的MOOC)关注不够。为了对MOOCs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以及其共性和创新价值形成系统深入的认识,该研究首先深入追踪了第一个MOOC(cMOOC)产生的背景及其运行情况,以及MOOCs的发展历程,并对不同MOOCs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提出如何采用发展的观点和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视角正确看待对MOOCs的批判。最后综合前面的论述对MOOCs从开放学习过程与大规模参与两个方面对它们的共性与创新价值进行了总结。该文旨在帮助我国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对MOOCs形成系统、全面、深入和冷静的认识,从而充分发挥各种类型的MOOCs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推动网络教育时代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MOOCs 起源 发展脉络 共性 创新价值
【基金】:留学基金委“2012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12年MOOCs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正如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所预期的“如果2012年是MOOCs之年,2013年将是反MOOCs之年”[1]。2013年国际社会MOOCs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的冷静期,反对MOOCs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国内从2013年初开始关注和研究MOOCs。2013年我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文革;陈丽;陈庚;;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4期
2 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3 特里·安德森;王志军;;希望/冒险: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与开放远程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莹;王洪斌;;MOOC潮流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反思与应对[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年01期
2 温玉婷;;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研究综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3 张俊;徐小双;崔欣欣;宋国柱;;E-learning学习平台的发展与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4 祝智庭;贺斌;沈德梅;;信息化教育中的逆序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5 赵荣;马亮;张玉龙;;MOOC的理性思考:兴起、发展与未来[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年02期
6 程翥;李贵林;刘海涛;;中国高等教育MOOC平台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年02期
7 张遐;;MOOCs对开放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8 祝智庭;闫寒冰;魏非;;观照MOOCs的开放教育正能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9 叶文芳;丁一;;MOOC发展中的版权制度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4年02期
10 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莉;MOOC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彭常明;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一般结构与学习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2 郭文革;;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初级)网络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7期
3 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涌;;创新与立人——全球化视野中的教育现代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1期
2 潘涌;;历史的邂逅——全球化与中国教育现代化[J];教育导刊;2007年03期
3 李海艳;浅析教学交往的本体性存在及其创新价值[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孙国丹;;构成教育教学方法探索[J];内江科技;2006年04期
5 吴宏远;;浅谈专职教师的绩效[J];商业经济;2010年21期
6 陈文华;论知识与创新[J];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和学新;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8期
8 高伟;;对传统教育的挑战[J];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08期
9 蔡守诚;论Neinet全国教育信息网的价值观[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10 庞维国;;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学浩;张大生;;以人为本应以人的五元智能开发为本——五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的创新价值再探[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高永平;;完善教育体系 全力推进民族精神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吴晓红;国家级课题昨在苏结题[N];苏州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静敏;论课程的过程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于禄娟;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与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D];河北大学;2003年
3 赵卉;新中国教育管理理论创新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2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9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