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层内涵
本文关键词: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层内涵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并非现代社会或走在现代化路上的社会中所发生的教育即为现代教育。我们需要从教育实践的真实过程出发,探究现代教育的特征。基于"何种人、本着何种观念、运用何种资源和工具、参与何种活动"的思考框架,教育至少具备以下四个特征才配称为现代教育:(1)现代教育是以信息处理与数据驱动为基色、体现教育理性的职业行动;(2)现代教育由既有理性又有激情、既怀抱教育理想又能顾及历史实情、兼具学科与人文修养的专业从教者主导;(3)现代教育以可进化的教育系统以及基于知识产品且能响应多元需求的学习环境为核心;(4)现代教育以独特的专业知识与工具作支撑。由此,若将教育信息化看作是教育现代化的当下形式,教育信息化就绝不仅仅意味着在教育领域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它的深层内涵是:以"规划—行动—反思"为基本框架,将从教者经验主义的日常职业行为提升为基于信息处理与数据驱动的、围绕教育系统的创建与维护而展开的职业行为的过程。完成这种战略任务的当务之急并非技术应用,而是创建新一代教育学理论。它是一种以独特视角描述、解释、干预教育实践的独立学科理论,由教育技术学与教育科学组成。而在新教育学创生之前,我们的教育难以进入大数据时代。而在新教育学创生之前,在教育学未揭示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之前,我们的教育难以进入大数据时代,并且与极权主义教育文化有着某种亲近感。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信息化已成为中国当下教育领域的整体事业,似乎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当代形式。教育技术领域一直冲在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因此,教育技术学者有必要从自身实践与研究视野出发,讨论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并由此反观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一、何谓现代性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性是一个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富春;现代性的意义[J];学术月刊;2001年01期
2 万俊人;“现代性”的“中国知识”[J];学术月刊;2001年03期
3 姚文放;全球性与现代性[J];求是学刊;2002年05期
4 吕乃基;论现代性的哲学基础[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杨国荣;哲学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反思的哲学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哲学研究纵深推进的生长点[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进书;后传统社会:传统与现代性对话之所[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1期
8 侯玉波;徐青肖;张瑾;;从生育态度看思维方式对个体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6年01期
9 陈志英;;法律中的现代性——以歧视为视角[J];江汉论坛;2006年09期
10 尉利工;;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简德彬;新现代性崛起与乡土美学建构[N];文艺报;2005年
2 崔伟奇;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N];光明日报;2007年
3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刘悦笛(哲学所);20世纪“中西文化”之争与“现代性”启蒙[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沈湘平;后形而上学的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左页;直面现代性的挑战:奋斗还是应对?[N];深圳特区报;2012年
7 陈龙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和庸”现代性: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础[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8 书评人 思郁;水与文明的现代性[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9 刘恪 王一川;回到现代性的地面[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菲;论鲍十小说的现代性[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皮理文;汲古得今 融通好己—刍议工笔画的当代转换与我的创作方法[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3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4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5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斌;隐喻的现代审美文化意义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6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326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