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混合学习空间:内涵、效用表征与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18-01-09 03:28

  本文关键词:混合学习空间:内涵、效用表征与形成机制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学习空间 内涵 效用表征 形成机制


【摘要】:混合学习在在线学习的资源支撑和学习方式培育下进入教育本体,成为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形成了混合学习空间概念。文章基于归纳法和演绎法,认为混合学习空间不仅强化了原有学习空间中对学习者"主动性、社会性和个性化"的隐喻,更蕴含了"数据支持、非线性、智慧性、碎片性"等新特性。同时,认为"有序""开放""个性化""高效率"学习场景是其形成的效用表征。结合实践情况,提出了混合学习空间的形成需要以理论深化为支撑,技术应用为依托,发挥管理体制与舆论体系的协同作用,整合物质资源和传统文化要素,使用大数据的反馈与改进功能等多种因素协作完成。
[Abstract]:Hybrid learn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learning methods and has formed the concept of mixed learning space under the support of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mod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induction and deductive method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ixed learning space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metaphor of "initiative, sociality and individuation" in the original learning space, but also contains "data support, nonlinearity and intellig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sidered that "orderly", "open", "individualized" and "highly efficient" learning scenario is the effective representation of its forma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mixed learning spa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eepening of theory,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he synergism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blic opinion system,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Use big data's feedback and improved function and other factors to cooperate.
【作者单位】: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大数据应用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西部项目“我国在线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XJA880004) 重庆市教委教改重点项目“基于‘三融合’的混合学习课堂形态特征与应用模式研究——以《演讲与口才》为例”(项目编号:162099)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教育是一种言传身教的行为,学习空间表现出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受到教育研究者关注。随着教育理念的更迭,学习空间从物理空间向蕴含虚拟学习的混合学习空间发展。尤其是在2012年以来的MOOC(大规模免费开放在线课程)运动推动下,在线教育逐渐进入教育本体,改变了教育体系中的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三届混合学习国际会议将于8月在北京召开[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贾健;;混合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价值工程;2011年28期

3 曾茂林;;主体摄入视野中有机混合学习理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8期

4 白颖;赵红顺;;混合学习理论在“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年11期

5 陈小娜;;浅析混合学习理论[J];青春岁月;2012年24期

6 汉书;混合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7 张豪锋,卜彩丽;混合学习的优势与运用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杨彩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方式——混合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6年33期

9 张志祯;齐文鑫;;提高混合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10 玉淑美;陆美玉;;混合学习的概念、层次及其应用[J];软件导刊;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熊珍珍;邹琳琳;;基于多Agent技术的混合学习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2 高卓;王少梅;;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新模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浦丽华;;《数字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突破点——混合学习法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韩冽;李泰峰;;通过混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延灵;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宏敏;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接受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方中玉;在线学习与混合学习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权纬;混合学习模式下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5 刘文东;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的设计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秋利;大学生混合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7 张明洁;基于微信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蒋清玲;网络教学微视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蓝尹;混合学习背景下的中学语文微课设计与使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10 陈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现[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99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399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