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大学生环境治理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0 03:2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环境治理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资本 社会比较倾向 环境治理获得感


【摘要】: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研究情景,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社会比较倾向为调节变量,探讨大学生与周围环境的情感连带、群体规范、人际信任等三个层面的社会资本变量对大学生环境治理获得感的影响。通过对1225份大学生调研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生态文明建设情境下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大学生环境治理获得感均具有显著的影响;社会比较倾向负向调节群体规范、人际信任对大学生环境治理获得感的直接影响,而对情感连带与大学生环境治理获得感的关系则不具有调节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tendency of social comparison,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the research scene and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association and group norms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surroundings.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variables of interpersonal trust 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as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1225 college students' survey data.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social capita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ocial comparison tends to negatively regulate group norms, interpersonal trus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associ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s not.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共治机制研究”(编号:15BKS031) 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教思政司函〔2016〕11月2日) 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编号:1253-NCET--013)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改革与发展理念[1]。国内学者围绕“获得感”的概念和时代意义进行深入研究,阐释“获得感”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哲学逻辑,但对“获得感”的研究多侧重于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幸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成杰;;社区视角下的环境治理机制分析[J];金田;2013年08期

2 杨伟民;莫斯科的环境治理[J];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杨梅;加快环境治理 建设全面小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樊根耀;我国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J];求索;2004年12期

5 蔺雪春;;全球环境治理机制与中国的参与[J];国际论坛;2006年02期

6 曾光辉;;不同导向下的环境治理途径评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李嘉欣;;走向绿色未来—全球环境治理观念的产生与发展[J];南方论刊;2007年03期

8 李广维;;佳木斯成立环境保护专家技术委员会为环境治理把关[J];环境教育;2007年05期

9 洪大用;;试论改进中国环境治理的新方向[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10 刘颖;;多元中心体系下的全球环境治理[J];理论月刊;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留财;;从西方环境治理范式透视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案例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王玉明;邓卫文;;广东环境治理中政府协作困境及原因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强;;产权视角下的政府环境治理[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鲁新春;胡志敏;袁西锐;;搞好水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型强市[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刘伟;仲兵;;我国环境治理决策能力的现状检视与发展路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健;;论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国家主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张春;;论全球环境治理的合法性——一项结合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尝试[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朱德米;;从行政主导到合作管理: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9 胡剑锋;;环境治理需要转变思路和制度创新——温州鳌江污染整治的经验及启示[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洪大用;;试论改进中国环境治理的新方向[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留财;从理论视角看当今环境治理[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朱贵升 吴毓亭;室内环境治理员新职业遭热捧[N];建筑时报;2007年

3 江华 张建民 温州大学商学院;行业协会实施自愿性环境治理的温州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王志勋 记者 黄启源;始阳举全镇之力 打赢农村环境治理大会战[N];雅安日报;2010年

5 冯永宏;西天乡环境治理成常态[N];广安日报;2010年

6 记者 蒋健;积极引导 广泛动员 推进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N];巴中日报;2010年

7 记者 黄桂云;认真落实“六个一” 环境治理“进社区”[N];眉山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开永丽;城乡环境治理不力 404人被问责[N];四川法制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淼淼;新模式 新方法 开拓乡村环境治理新路[N];四川日报;2012年

10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环境治理需要全民共同参与[N];文汇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正升;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李雪梅;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凤蕾;全球环境治理的主体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胡佳;跨行政区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黄思光;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妍辉;论环境治理的金融工具[D];武汉大学;2012年

8 刘小峰;基于计算实验的流域水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环境治理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杰佳;利益导向下的参与式环境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姚世敏;黄河金三角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施新明;基于公众满意度调查的福州市水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田蜜蜜;我国府际公共环境治理区域合作机制的完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陈,

本文编号:1403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03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