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拒绝惩罚与6~9年级学生受欺负、社会能力的关系:性别角色类型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母亲拒绝惩罚与6~9年级学生受欺负、社会能力的关系:性别角色类型的调节作用 出处:《心理科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选取858名6~9年级上海学生为被试,采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被试性别角色类型、受欺负和社会能力与母亲拒绝惩罚的关系。结果显示:(1)未分化型学生人数最多,其社会能力低于另两种类型;(2)性别角色类型在母亲拒绝惩罚预测学生受欺负和社会能力中起调节作用:母亲拒绝惩罚正向预测未分化型学生受欺负,负向预测其社会能力;母亲拒绝惩罚无法预测双性化和单性化型学生受欺负和社会能力。未分化型个体受到母亲拒绝惩罚是其学校适应问题的风险因素。
[Abstract]:A total of 858 Shanghai students in Grade 9 were selected to explore the gender role types of the subjects by using self-assessment and other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llying and social ability and mother's refusal to punish.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undifferentiated students is the most, and their social ability is lower than the other two types. (2) gender role type plays a regulating role in predicting students' bullying and social ability by mother's refusal to punish: mother's refusal to punish positively predicts undifferentiated students' being bullied, and negatively predicts their social ability; The mother's refusal to punish can not predict the bullying and social ability of the bipolar and unisexual students. The risk factor of the school adaptation problem is that the undifferentiated individual is punished by the mother's refusal to punish.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市闵行区梅陇中学;
【基金】: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840001) 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9103-16-006006)的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亲子互动是个体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近端过程。作为亲子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教养方式会持续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对青少年情绪和行为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有轻度或中等效应(Bowes et al.,2013;Collins,Maccoby,Stei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修平;杨峰;颜丙淦;王美芳;;儿童性别角色量表中文版测量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01期
2 罗雅琛;边玉芳;陈欣银;王莉;;父母拒绝与初中生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2期
3 曹丛;王美萍;张文新;纪林芹;陈亮;陈欣银;;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J];心理学报;2014年10期
4 张效芳;杜秀芳;;父母教养行为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1期
5 刘电芝;黄会欣;贾凤芹;龚茜;黄颀;李霞;;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J];心理学报;2011年06期
6 李丹;陈峰;陈欣银;陈斌斌;;文化背景与社会行为和适应:城市、农村和流动三类儿童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7 刘电芝;;转型期我国青少年性别角色取向的偏移与引领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董会芹,张文新;家庭对儿童欺负受欺负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10 陈欣银,,李正云,李伯黍;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在中国儿童中的适用性研究[J];心理科学;199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文娟;偶像崇拜对青少年体像及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0年
2 芮银华;初中生性别角色问卷初步编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燕霞;卢家楣;谢庆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影响: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年08期
2 刘洋;邓稳根;;人格特质对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沉浸体验的中介效应[J];心理研究;2017年04期
3 李亚红;徐富明;;物质主义与在线评论情感倾向: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7年04期
4 叶钰侨;陆爱桃;张心怡;黄子容;李正豪;;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经济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有调节中介模型[J];心理研究;2017年04期
5 张涛;刘伟;张鹏阁;宗磊;韩松;;军人战场心理“安全岛”防护系统需求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7年07期
6 鲁如艳;;家庭环境与幼儿说谎的关系:幼儿性别的调节作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7 许阳;张卫;喻承甫;苏萍;刘莎;甄霜菊;;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关系:同伴侵害的中介效应与亲子关系的调节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04期
8 孙晓军;柴唤友;牛更枫;崔曦曦;连帅磊;田媛;;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04期
9 杨邦林;叶一舵;邱文福;;社交网络中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10 赵伟佳;;社交网站使用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线上好友数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郁丹蓉;初中生性别角色发展及其与社会行为、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郑凯;当前中学生追星现象及其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宋欣;高中女生性别角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郭雅莹;新媒体语境下的粉丝文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5 李萌;中学生性别角色与偶像崇拜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敏;大学生自我体像与饮食态度和身体活动量间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俄秦钰;社会性别认同对女性受众广告态度的影响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
8 王燕;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天懿;网络环境下学生认知特征性别倾向差异对教学策略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文娟;偶像崇拜对青少年体像及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雪辰;刘俊升;李丹;桑标;;Harter儿童自我知觉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2期
2 温忠麟;叶宝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是替补?[J];心理学报;2014年05期
3 牛更枫;郝恩河;孙晓军;周宗奎;;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4 韩庆国;范方;杜广华;李灵艳;叶艳;陈世键;李权超;;睡眠质量对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5 叶宝娟;杨强;胡竹菁;;感恩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2期
6 侯金芹;陈祉妍;李新影;杨小冬;张建新;;青少年抑郁情绪的行为遗传学研究[J];心理学报;2012年10期
7 范兴华;方晓义;刘杨;蔺秀云;袁晓娇;;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2年05期
8 李董平;张卫;李丹黎;王艳辉;甄霜菊;;教养方式、气质对青少年攻击的影响:独特、差别与中介效应检验[J];心理学报;2012年02期
9 刘电芝;余捷婷;黄会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趋势与关键期[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10 梁宗保;孙铃;张光珍;陈会昌;张萍;;父亲情绪表达与儿童社会适应:气质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平凡;高中生身体意象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芮银华;初中生性别角色问卷初步编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羊晓莹;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社会比较特质和比较方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4 闻军明;性别角色的结构、类型和不同类型者的自尊[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国辉;中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马如梦;多维自我体像关系调查问卷(MBSRQ)的初步修订及其与人格类型的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刘博宇;初中生性别角色认同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范丽恒;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立新;杨玉銮;;父母性别平等态度与孩子性别平等态度、性别角色的关系[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黄会欣;余新年;席斌;刘电芝;;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观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5期
3 侯秋霞;黎彩君;;近十年客家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变化[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4 刘q
本文编号:1411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1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