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数字化学习:特征、价值与模式
本文关键词: 工作场所 数字化学习 工作场所学习 终身学习 人力资源开发 出处:《教育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工作场所数字化学习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它可以大规模地、快速地提升企业职工人力资源质量。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从人力资源数量优势向人力资源质量优势转型的过程中,工作场所数字化学习对于这个转型具有关键性作用。工作场所数字化学习是面向成人的学习,是基于技术的学习,具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属性。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发现,工作场所数字化学习具有提高职工培训的覆盖率、解决工作与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降低培训成本、促进个性化学习、实现智能化培训管理五个方面的价值。工作场所数字化学习模式有胜任能力导向、绩效技术导向、职业生涯发展导向三种主要类型。数字化学习方式与面对面学习方式的混合成为工作场所学习的发展趋势。
[Abstract]:Workplace digital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of employees on a large scale and quickly.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from quantity advantage of human resource to advantage of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 Workplace digital learning plays a key role in this transition. Workplace digital learning is adult oriented and technology-based learning.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as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digital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can improve the coverage of staff training and resolve the time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learning. Reduce the cost of training, promote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of intelligent training management. Digital workplace learning model has competency oriented, performance technology oriented. The combina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and face to face learning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kplace learning.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互联网+新型知识生产:基于企业MOOC建设我国企业知识共享体系的战略研究”(课题批准号:BCA15002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F272.92
【正文快照】: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工作场所学习中的普及性应用,工作场所数字化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企业采用数字化学习方式起步较晚,但发展也非常迅速。数字化学习未来将是职工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1]然而,尽管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却质量较低。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之间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增明;数字化学习过程评价的客观指标[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年02期
2 樊文隆,沈治宏;论数字化学习对信息素质的要求[J];晋图学刊;2005年04期
3 江文华;江卫华;;世界数字化学习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4 许大宏;;数字化学习——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07期
5 方美琪;;大力发展数字化学习产业[J];中国职工教育;2007年10期
6 刘佳;张柏英;;数字化学习问题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12期
7 宋长文;赵信起;姜玉莲;;我国农民数字化学习的典型应用——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9期
8 王恒;;高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8年10期
9 赵厚福;于连民;洪智凤;;国际数字化学习标准纵览[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陈芳;;浅论宁德师专数字化学习模式[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佳;张柏英;;干部培训类院校数字化学习问题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欧毅;张凯;张云山;陈颖;许闽广;;基于Bb康复医学数字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对比分析与思考[A];2013海南省第五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吴峰;;企业数字化学习的十个研究主题(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张奎亭;数字化学习方式提高民警“三大能力”[N];人民公安报;2007年
2 记者 康磊;让子弟兵尽享数字化学习乐趣[N];长春日报;2010年
3 时报记者 路熙娜;首批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投用[N];滨海时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杨光;盐城一小:立足学科教学推进数字化学习[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5 长宁区社区学院副院长 长宁区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 宋亦芳;学在数字长宁 乐在知识网络[N];文汇报;2009年
6 寿宁记者站 缪淑秀;寿宁芎坑建成全省首个“奥鹏”数字化学习示范村[N];闽东日报;2010年
7 记者 孟杨斌 通讯员 余小熊 上城报道组 陈宏萍 刘婷婷;上城区被命名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N];杭州日报;2010年
8 陆阳 谢雨芬 龚晓辉;我市首家数字化学习社区平台开通[N];湘潭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陈敏;慈溪成为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基地[N];宁波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安娜 通讯员 陈亚斌 孙晓东 徐天光;可移动的学习仓:“走到哪儿学到哪儿”[N];中国社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陶凤翔;高校数字化学习与师生共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玉玺;“遗传与进化”数字化学习系统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书明;数字化学习中知识组织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华;地震致残儿童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丽佳;英特尔—教育部“1对1数字化学习项目”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远;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4 徐亚苹;泛在学习背景下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鑫;数字化学习中从旁辅助角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石娟;基于电子书包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6年
7 王磊;iPad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教学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8 马前;数字化学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全胜;职业学校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友贵;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策略[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0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7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