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疏离感与心理健康: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

发布时间:2018-02-03 05:52

  本文关键词: 文化疏离感 心理韧性 心理健康 中介作用 出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疏离感、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心理韧性在文化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490名内地西藏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文化疏离感与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2)心理韧性在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韧性在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为解释文化疏离感、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特定人群的证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ultural alienation, mental toughness and mental health of Tibetan students in inland China, and to reveal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between cultural alienation and mental health. Methods: cultural alienation scale was used. Adolescent resilience scale and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ale were used to test 490 students in Tibet class in the mainland. Results: 1) the cultural alienation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Tibetan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toughness and mental health. 2).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cultural alienation and mental health of Tibetan students in the mainland.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cultural alienation and mental health of Tibetan students in the interi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resilience and mental health provides evidence for specific population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藏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内地西藏班是一种民族教育内地办学的模式,这种教学的模式实施30多年来,研究者一直关注着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文化适应[1,2]、心理健康[3,4]以及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认为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5]。民族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吴晓蓉;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2 刘曦 ,杨东;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8期

3 李艳华;程利国;;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疏离感状况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4 黄海;邱欣红;;贫困大学生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5 杜智娟;;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6 陈晨;嵇东海;;网络疏离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综述[J];科技资讯;2011年04期

7 雷鹏;陈旭;王雪平;谢德光;;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现状、成因及干预对策——基于城市儿童的比较研究[J];教育导刊;2011年10期

8 周亚玲;李婧;李炜;;大学生疏离感研究评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9 任菲菲;张景焕;;大学生疏离感的发展现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年02期

10 雷鹏;瞿斌;陈旭;彭丽娟;邹荣;;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学校态度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罗利爽;方双虎;;华人留学生的疏离感调查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杨东;张进辅;;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韩笑;姚本先;;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杨帮琰;;中学生疏离感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统合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姚本先;韩笑;;中学生学校疏离感问卷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徐夫真;张文新;王立花;刘晓峰;范琪;孙君;;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徐夫真;张文新;陈英敏;;青少年疏离感与其家庭功能、同伴接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田玲;郭黎岩;;家长和教师应对疏离与叛逆期青少年的教育对策[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君;上海市中专新生疏离感的现状调查及团体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婧婧;高中生疏离感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艳华;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娟;留守初中生疏离感的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建梅;大学生自尊、自我分化水平与师生疏离感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董松华;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D];聊城大学;2015年

7 林松阳;园艺疗法对初中生疏离感的干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赵丹;乌市维吾尔族初中生文化疏离感现状调查及团体干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9 冯海燕;曾留守职高生疏离感的现状调查及绘画治疗的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季思含;中学生疏离感与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86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86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5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