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非理性教育思维 推进教育改革新突破
本文关键词:转变非理性教育思维 推进教育改革新突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转变非理性教育思维 推进教育改革新突破
张志勇
[摘
要]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需要纠正非理性思维,厘清思想观念中的
误区,清醒地认识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办人人考重点大学的教育;减负不是 我国教育改革的真正目标,高考改革不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不解除“课 堂教学中心”情结,创新人才培养就无法真正起步。
走出我国教育改革的困境, 应当加强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教育教学制度变革,提升教育标 准化水平,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教育法治水平。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教育发展;教育思维 张志勇,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济南 250002)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固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和时代特征所造成的历史局限性有关, 更与我国教育改革路径选择所折射出的教 育思维困境有关。在基础教育阶段突出体现在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关注点上,我 国还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而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质量的含义逐渐从认知(c ognition)转向素养(competence),教育政策越来越强调在体制、制度上加以 创新,强调优化学校学习环境,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素养的教育环境。发达国家 更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能力是否满足今后终身学习的需要, 关注学生在义 务教育后各类教育之间的转换状态, 以及学生在教育和劳动世界间的转换顺利程 度。[1]显然,我国的教育价值观仍然被顽固的“应试教育”思维所绑架,不走 出这一教育价值观的困境,我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现代化国家。我们需要深 思当前的教育改革,厘清思想观念中的误区,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教育的科学 发展。 一、非理性教育思维亟待转变 近来,我国教育有一种被非理性教育思维绑架的危险。社会与家庭可以有自 己对教育的直接的功利化需求, 但政府和政府主办的学校不能把直接满足这种功
利需求当做自己的办学目标。 教育在满足老百姓的功利性需求时必须以满足老百 姓的长远根本利益为前提。或者说,教育必须承担引领老百姓、引领社会需求的 功能和责任。从现实来看,人人可以谈教育,人人可以评论教育,既有其可喜的 一面, 更有值得人们忧虑的一面。 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老百姓重视教育、 支持教育、 关心教育。但社会对教育的“过度关注”导致了对教育的过度期待,甚至转化为 一种教育浮躁,一种对教育的非常“苛刻的功利性需求”。特别是当教育的非理 性需求过于强大时,就会给教育界带来无法承担的压力,教育走向极端功利化在 一些地方就会成为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讲,非理性教育思维已然成为阻碍我国教 育改革的一股巨大的隐形力量,亟待破除。对此,应当进一步当厘清人们教育思 想观念中的种种误区。 (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办人人考重点大学的教育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认识,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与让更多的孩子升入大学画 等号,甚至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把更多的孩子送进重点大学。这个观点 是片面的,可以说如果坚持这一主张,各级政府永远不可能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因为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送入重点大学读书。 如何办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人民利益是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 代名词。从这个意义上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标准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让每个孩子享受有条件保障的教育。一定区域内的教育,就其条件而 言,必须是有标准的。这是公共服务的本质要求。城市中小学有教师可以开设音 乐、美术、体育课,农村中小学无力开设,这就是教育的不公平。 第二,让每个孩子享受有质量保障的教育。一定区域内的教育,就其每所学 校的教育质量而言, 必须有质量标准。 放弃一部分学生, 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质量要求,都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执行国家课 程方案是教育违法行为,关注一部分学生、放弃一部分学生是教育的堕落,学生 学习质量达不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教育的失职! 第三,让每个孩子享受各得其所的教育。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国家对人才 的需求是多样化、 多层次的, 要让每个孩子享有符合其先天资质禀赋要求的教育。
这里,要求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积极而有效的分流,包括义务教育之后的普通高中 与职业高中的分流和学校体制内的分流。 (二) 减负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真正目标 “减负”始终是当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我认为,减负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直接的根本目标,关键是除了吃饭、睡觉 之外,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过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在我看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根 本目标: 一是改变学生学习的内容, 既重视统一的课程, 也重视可供选择的课程; 二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既重视书本学习,也重视实践学习;三是改变学生学 习的时空,既重视学校教育,也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四是改变学生学习的 状态,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兴趣到有兴趣。 (三)高考改革不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今天,高考不改革素质教育就不可能推行,几乎成了人人脱口而出的“口头 禅”。甚至有人建议:推进素质教育不用那么忙活,也没有那么难,抓好一条, 就是高考改革就行了。可是,30 年来,我国的高考改革一直处于不断探索、稳 步推进的过程中,可为什么“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 我认为,把高考改革看做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直接否定了基础教育的相对 独立性,否定了基础教育的国民素质教育性质,把基础教育直接当做了高考预备 教育,把普通高中办成了高考训练班。我们可以断言,不管高考改革推进到什么 程度,都不可能依靠高考改革解决所有学生的能力鉴别问题,或者说,不可能通 过一张试卷解决所有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鉴别问题。 高考需要改革,高考改革能够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但 高考改革不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更不可能完全依靠高考改革解决引领我 国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问题。 (四)不解除“课堂教学中心”情结,创新人才培养就无法真正起步 今天,我国教育界有不少人几乎天天都在喊“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人们开 始机械地追求所谓高效课堂,误以为把过去课堂教学中应该进行的课文感知、基 本训练等教学内容放在课前,名之曰“学案导学”,然后,在课堂教学上直接进 行交流互动,就是“高效课堂”了。我认为,这不是什么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具
有两个深刻的判断标准,这就是:学生最大程度的课堂教学参与和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 在我国教育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课堂教学中心”情结。似乎除了上课、 做作业,其他都不是教育。以至于,有教育局长质问,现在节假日、双休日那么 多,不让孩子学习怎么行?在这些局长眼里不上课,不做作业,就不是学习。今 天,在不少地方,只要课堂教学,不要实践教育;我们的教育只要学校教育,不 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包办越多,离真正的现代教育 就越远,对教育的危害就越大。 (五)坚决反对不顾实际需求盲目举办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学校越办越多,不是教育之福,而是教育之祸。为什么要办寄宿制学 校?无非是要解决那些交通不便地区少年儿童的就学问题。可是,今天为什么有 那么多交通便利地区也在大办寄宿制学校?无非就是想把学生关在学校里、 关在 课堂里,可以进行集中统一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训练。大家想没想到:这种做法, 切断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剥夺了学生实践体验性教育的机 会!有一些寄宿制学校,甚至鼓吹提供保姆式服务,这真是彻头彻尾的对教育的 无知! 如果学校教育不回到生活,不重视实践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定 要失败,我国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期盼注定无法实现。我不得不大声疾呼——放弃 “圈养”,让学生回归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加强实践教育。 二、期盼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突破 我国教育确实有自己的优势,这就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比较扎实、系统。可 是,不能不承认,教育有比这个更为重要的目标,这就是培养人,让人成为人。 在这里,个性张扬和能力培养,越来越成为教育更为本质的目标。在教育认识上 正本清源,解放思想,才能选择正确的教育改革路径,进而走出教育改革面临的 困境。 (一)从“体力型教育”走向“脑力型教育”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再是以牺牲能源和资源为代价,而是越来越依赖于知 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等等。因此,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轻。由此, 世界上有“脑力型国家”与“体力型国家”之分,像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都已 进入“脑力型国家”之列。可是,我国所谓“世界工厂”只不过是世界的“打工 仔”。说到底,我国还是一个“体力型国家”。 我国教育仍走着一条与经济发展相同的粗放型道路。这条道路有以下四个特 点。一是高消耗——师生时间投入量极大,教育成为拼体力、拼消耗的一种体力 型劳动。二是低产出——教师和学生发展不全面、不健康,畸形发展成为不少地 方学校教育的一种常态。三是粗放式——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管理不全面、不 到位、不科学。从目标上讲,教育只管知识与技能教育;从方法上讲,教育不管 过程,只管结果。四是鄙视科学——教育的科学精神极其匮乏,教育发展缺乏辩 证思维、科学思维。顽固地相信时间加汗水,不尊重规律、不相信科学。转变教 育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 (二)加强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加快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校长队伍和地方教育局长队伍的专业化进程,将 决定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 国际上职业的专业化一般有六个标准:专门知识;较长时期的专业训练;专 门的职业道德;有自主权,能根据自己专业进行判断和决策;有组织,如行会组 织、学会组织等,有行业自身实行监督控制的约束;要终身学习。 自 1966 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以来,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或者应该看做是一个专业性职业,逐渐成为国际 教育界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学会生存》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 就指出,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提高教师质量的成功策略。美国卡内基促进教 学基金会主席、 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提出七类教师知识的观点, 包括学科知识; 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背景知 识;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观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知识。这七类教师知识以学科 教学知识为核心。
1991 年、1997 年国家教委、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 和岗位要求(试行)》和《实行全国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更明确指出:“推行中小学校长 聘任制,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逐步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实行 校长任期制,可以连聘连任。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中 小学校长的专业化进程从制度建设上看,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推进,在中小学校长 岗位上不具备校长任职资格的大有人在。 与此相联系,地方教育局长的非专业化趋势更令人担忧。不少地方教育局长 既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更没有相应的专业经历。现代科层制的创始人马科 斯·韦伯曾特别提出,要改变行政首长的非专业化现象,摆脱决策中对专业人员 的过分依赖。哈佛大学苏珊·莫·约翰逊认为,对于美国的教育局长来说,21 世纪的领导角色应当是教育领导、政治领导和管理领导三者的整合。北京师范大 学褚宏启教授认为,教育行政人员应该同时满足现代教育和现代行政管理的要 求。“行政”是为“教育”服务的,教育精神是教育行政的灵魂和方向。有的学 者认为,教育局长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中小学校长相比,他们更应 该精通教育科学,研究教育规律,更要“持证上岗”。[2] (三)加快教育教学制度变革 进入世纪之交以来,随着发达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逐步建立,对影响教 育质量的系统因素和学校教育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这里,发达国家对影 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的研究包括学校领导力、教师的教与学(TALIS)、 家庭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特别是 TALIS 调查,它将发达国家政府的注意力从教 师培训转移到提供保证教师有效教学的制度建设上来。”[3] 这提示我们,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不仅是教师队伍的个体素质, 更与教师赖以生存的教育教学环境,特别是规范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制度有关。 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厘清政府与学校、社会与学校、校长与学校、教师与学 校的关系,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四)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世界教育开始从数量的扩张转向对高质量教育的探 索,这种教育将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看做是教育的根本。与此同时,教育宏观制度 设计目前正逐步形成效率和社会意义上的公平并举的局面。教育的“效率”和社 会意义上的“公平”逐渐摆脱非此即彼的状态,在制度和理念上实现融合。[4] 当前,我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不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知识经济和信 息技术时代,以知识为本位,以“应试”为导向的基础教育,学生知识掌握扎实 的优势越来越小,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的弊端却越来越突出。一个国家创 新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与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文化传统、教育体制具有直接 的关系。要提高我国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必须着眼于我国教育体系的整体 变革。 ———————— 参考文献: [1] [3] [4]曾晓东,曾娅琴. 中国教育改革 30 年——关键数据及国际比较 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7、33、164. [2] 赵银生. 试论我国基层教育局长的专业化[J]. 中小学管理, 2008, . (6)
Transforming Irrational Educational Thinking to Promote the New Breakthrough of Educational Reform
Zhang Zhiyong
Abstract: Currently,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correct irrat ional educational thinking,and clarify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thoughts and ideas. We should clearly recognize that running educatio n to satisfy the people doesn't mean running education for everybody to enter key universities,alleviating students' burden is not the re al objective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college entrance examina
tion reform is not the premise to carry forward quality-oriented educ ation,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talents cannot come true wit hout the relief of the "classroom-centered" complex. To step out of t he dilemma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 ional management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 ed,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system should be promoted,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standardiz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the level of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should be boosted,and the level of edu cational legalization should be advanced. Key words: educational reform,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educati onal development,educational thinking Author: Zhang Zhiyong,Vive Superintendent of Shan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Jinan 250002)
[文章出处:《教育研究》2011 年第 2 期]
本文关键词:转变非理性教育思维 推进教育改革新突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