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

发布时间:2018-03-08 22:22

  本文选题:互联网教育 切入点:教育变革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被人们期待着将彻底变革传统教育,然而这一观点又受到众多质疑,因此探究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形态及其走势是教育界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回顾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教育形态变迁,深入分析了工业时代教育和信息时代教育的关键特征。通过深入剖析互联网教育进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提出了互联网教育进化的基本要素框架——互联网教育的"九宫格"图谱和互联网教育进化的走势模型——互联网教育"蝴蝶效应",二者共同表征了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面向工业时代"双基"教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惯性与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驱动和求变意识是当代教育转型期的两股主要势能,它们将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长期博弈。当前我们仍然处于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起始阶段,需深入研究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培养目标、学习方式和新型学习环境,并从政府教育供给、学校制度、教师制度等方面进行教育综合改革的制度设计,才能确保互联网教育变革有序而健康进行。
[Abstract]: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education is expected to revolutioniz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ut this view has been questioned by many.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basic forms and trends of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is a hot issue of general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socie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hanges of educational forms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in the industrial age and the information age. By analyzing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of the basic element of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education, the H5 home page map of Internet education and the trend model of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education-the butterfly effect of Internet education. Both of them represent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by the Internet together. The mode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inertia of the "two-base" teaching in the industrial age and the technology driv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hange oriented to the information age are the two main potential energie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hey will interact, penetrate and play games for a long time. At present, we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promoting educational reform by the Internet. We need to study deeply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the learning style and the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Internet education reform can be carried out orderly and healthily, the system design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education supply, school system, teacher system and so on can be carried ou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重点项目“基础教育公平实现机制与服务均等化研究”(项目编号:71433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芳华;略探大学校长与教育变革的关系[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2 田虎伟;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变革的对策综述[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东;教育变革的规律是什么?——《变革的力量》三部曲的启示与反思[J];中国出版;2005年01期

4 邵兴江;马川蓉;黄丹凤;;复杂性:教育变革的再认识与实践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7期

5 郑延亮;;教育变革与可变革空间[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08期

6 吴黛舒;;教育变革中的教师发展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7 裴俊琴;;实践与创新视野下的中小学校教育变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8期

8 肖川;理论的生机与魅力——《教育变革的理论模式》一书评介[J];教育科学;1991年03期

9 王万俊;有计划教育变革:含义与阻抗[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钱民辉;对教育变革命题的再检讨[J];教育评论;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启林;周世厚;;东北亚的教育变革与文化传统论纲——对中国、日本和韩国19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变革历程的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2 王润平;;教育变革中教育学人的角色、责任和素养重建——从启蒙思想者到素养教育者[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3 ;后记[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4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琪;真正的教育变革是一个旅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马国华 贺艳雄;“杠杆”撬动职业教育变革[N];湖南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淼;在“云端慕课” 促教育变革[N];中国改革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叶渔 实习记者 伍倩倩;海闻:借力国际化促进教育变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石培新;一场悄然兴起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褚清源;上海金山: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师报;2013年

7 蒋丽丽;“诊断”教育变革现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邸晓伟;依托新技术 助力教育变革[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3年

9 北京商报记者 李立勋;云时代引领中小学教育变革[N];北京商报;2014年

10 戚业国;变革中的教师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磊;教育变革设计的合理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瑾瑾;教育变革的意义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85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585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a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