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3~5岁儿童助人与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1 12:39

  本文选题:儿童 切入点:亲社会行为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2017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3~5岁儿童助人与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两类不同亲社会行为间存在的差异提供解释。方法于2013年5—7月,选取北京市某一私立教育集团2所幼儿园3~5岁儿童108例进行助人和分享试验,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参加试验并且父母问卷有效的被试94例进行研究。其中助人试验为捡东西任务,分享试验为独裁者任务;调查问卷包括《幼儿气质问卷》和《教养方式问卷》,分别采用儿童行为问卷简版(CBQ)、父母教养方式和维度问卷(PSDQ)进行测量。结果儿童助人与分享行为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2.5、1.2分;外向性、消极情绪、努力控制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4.6、4.2、5.0分;母亲权威型教养方式、母亲专制型教养方式、父亲权威型教养方式、父亲专制型教养方式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3.9、2.0、3.7、1.8分。儿童助人与分享行为得分无直线相关性(r=-0.08,P=0.64)。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第一、二、三层回归分析中,月龄均能正向预测儿童助人行为得分(β值分别为0.46、0.45、0.43,P0.05);在第三层回归分析中,父亲专制型教养方式得分能正向预测儿童助人行为得分(β=0.26,P0.05),母亲专制型教养方式得分能正向预测儿童分享行为得分(β=0.25,P0.05)。结论助人和分享这两种亲社会行为在儿童早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并且分别只受到父亲或母亲专制教养方式的影响,提示这两种亲社会行为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elping and sharing behaviors in children aged 3 to 5 years old, an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prosocial behaviors. Methods from May to July, 2013.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08 children aged 3 to 5 years old from 2 kindergartens in a private education group in Beijing. A total of 94 subjec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whose parents' questionnaire was effective were studied. Among them, the help test was the task of picking things up, and the sharing experiment was the task of the dictator. The questionnaires included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 and rear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BQs, PSDQs and PSDQs were us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s of children's helping and sharing behaviors were 2.5 卤1.2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scores of extroversion, negative emotion and effort control were 4.6 卤4.25.0, respectively; the mother's authoritative upbringing style, the mother's autocratic upbringing style, the father's authoritative upbringing style,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father's autocratic rearing style was 3.9 / 2.0 / 3.71.8,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e of children's helping others and the score of sharing behavior. The results of stratified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level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there was no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es of children and the score of shared behavior. The scores of children's helping behavior were positively predicted by the age of month (尾 = 0.46 / 0.45), respectively (P < 0.05); in the third level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core of children's helping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s of father's autocratic upbringing style can positively predict children's helping behavior (尾 0.26) and mother's autocratic rearing style can positively predict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尾 0.25p 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ro-social behaviors in early childhood: helping others and sharing these two kinds of pro-social behaviors.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nly influenced by the autocracy of father or mother, suggesting that these two kinds of prosocial behavior have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proces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奥尔堡大学学习与哲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000469)
【分类号】:B8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先;陈杰;李新影;;母亲抑郁与青少年认知重评的关系: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2 张锦;;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8年11期

3 木水;;最令父母懊悔的错误[J];科学与文化;1999年02期

4 黄莉;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2期

5 李同归;;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2期

6 牟生调;陈泊蓉;;父母的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7 赵金霞;;母亲依恋状况、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8 贾国敬;司继伟;田录梅;许晓华;;父亲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的关系:以自尊为中介[J];心理研究;2011年03期

9 王倩;张晗;;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9期

10 杨丽珠,杨春卿;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J];心理科学;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秋玲;杨心德;;父亲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莉;;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娟;但菲;;3—6岁幼儿父母性别教养方式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文庆;戴春林;;子女对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的感知与自身攻击性关系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留守儿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许欣;姚家新;;父母投入对教养方式、运动期望价值的调节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杨丽珠;杨春卿;;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杨丽珠;杨春卿;;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吴亮;伍新春;;亲子在教养方式上的认知差异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高彬;;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与解决方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海黎;要有科学的教养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苏军;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教养方式[N];文汇报;2012年

3 徐杨;某些教养方式容易让孩子走偏[N];中国妇女报;2005年

4 杨小柳;让孩子不成为“问题儿童”[N];健康报;2004年

5 苏彦科;教养方式不当引发学生焦虑[N];光明日报;2005年

6 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博里紫荆路 刘淑英;家有“不良”儿[N];健康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刘华蓉;孩子的成长别错过更别越过[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中国幼儿教育周刊》编辑部;今日,我们怎样做父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张洪军;你的孩子胆小爱哭吗[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邢少红;聆听高墙内的心灵对话[N];金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星;青少年早期的母亲教养方式及其发展变化:一项个体定向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结构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2 赵玉奇;高中生父亲教养方式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金瑛;家长跨国务工、教养方式与学生生涯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吴晶晶;祖辈、父辈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情绪适应的关系:气质的调节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蔡燕翘;改善流动家庭婴幼儿教养方式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李丽楠;父亲教养方式与4~6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父亲教养投入的调节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璐;攻击型教养方式的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利亚;教养方式对3-6岁儿童两类行为问题影响的跨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安丽娜;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宽恕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梁振杰;“独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43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643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