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网络学习空间中交互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25 23:01

  本文选题:网络学习空间 切入点:交互行为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7期


【摘要】: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重点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该文以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交互为研究对象,采集学习者在线交互时产生的系统日志、帖子内容等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结合内容分析与行为序列分析等多种方法,分别分析学习者交互网络的密度、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等参数,采用Gunawardena的5阶段交互编码框架对交互内容进行编码分析,重点探究交互行为模式及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网络学习空间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稠密的交互网络,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较多,但较多停留在分享与澄清、认知冲突等较低层级,而意义协商、检验修正、达成与应用等较高层级比例较小,并分析了交互行为转换模式;核心参与者与边缘参与者的交互层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最后分析与讨论了局限性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Abstract]:The main points of th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work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6 clearly point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promotion of "online learning space for all" and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action in the online learning spa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llecting the data of system log, post content and so on when learners interact onlin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ombining with content analysis and behavior sequence analysis, the density of learner interaction network is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parameters such as point center, intermediary center and close centrality are used to code and analyze the interactive content using the five-stage interactive coding framework of Gunawarde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relatively dense interactive network is formed in the online learning space, with more interaction among learners, but more at the lower levels of sharing and clarification, cognitive conflict, etc. The proportion of higher levels such as meaning negotiation, test correction, achievement and application is small, and the interactive behavior transformation mode is analyze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action levels between core participants and marginal players. Finally, the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study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基于知识地图的教育资源个性化推荐研究”(课题编号:ECA1403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永斌;黄如民;刘东英;;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框架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4期

2 廖轶;李波;周航;;支持个性化发展的网络学习空间一体化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4期

3 杨现民;赵鑫硕;刘雅馨;潘青青;陈世超;;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内涵、阶段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4期

4 武峥;郝文清;;基于云架构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3期

5 谢幼如;盛创新;杨晓彤;伍文燕;;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1期

6 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7期

7 李玉斌;王月瑶;马金钟;武小力;张贝贝;;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8 张子石;金义富;吴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规划与设计——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4期

9 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4期

10 梁为;;基于虚拟环境的体验式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宇;;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展望;2017年04期

2 牟群英;;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智慧课堂理念应用策略[J];时代教育;2017年02期

3 朱晓庆;;浅谈“焦点智慧教室”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02期

4 李yN;王伟;钟绍春;付玉卿;冯凡;;智慧课堂中的智慧生成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5 杨晓彤;谢幼如;钟如光;;网络空间支持的中小学创客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年01期

6 张红花;;利用幕课和微课翻转大学英语听说课堂[J];药学教育;2016年06期

7 曹小琳;;基于APP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年A2期

8 李红;;翻转课堂在民办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12期

9 任敏;高雪琪;;基于微视频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研究[J];学术问题研究;2016年02期

10 陈桂芬;赵姗;李东明;吕盼锋;曹丽英;刘鹤;王冬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人工智能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闵磊;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3 周会祥;我国主体功能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4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现民;赵鑫硕;刘雅馨;潘青青;陈世超;;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内涵、阶段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4期

2 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3 谢幼如;盛创新;杨晓彤;伍文燕;;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1期

4 祁靖一;牟艳娜;詹伟华;;“停课不停学”背后的故事——专访北京数字学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詹伟华[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构建开放的教与学模式——北京市初中生网上选课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01期

6 祝智庭;郁晓华;管珏琪;黄沁;;面向“人人通”的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及其信息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8期

7 彭介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路径探索——以湖南省基础教育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Z1期

8 李玉斌;王月瑶;马金钟;武小力;张贝贝;;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9 谢幼如;伍文燕;倪妙珊;;PLS提升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10 张子石;金义富;吴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规划与设计——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再富;;学生用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根本(下)——兼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晓对“空间革命”的论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08期

2 贺斌;薛耀锋;;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3 刘洪宇;;在学习空间与教学深度融合中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14期

4 刘雅娜;;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空间[J];语文学刊;2014年09期

5 李晶tD;;开拓词语学习空间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J];辽宁教育;2006年03期

6 王秀琴;;摆脱教材束缚 拓展学习空间[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9年06期

7 蔡晓琼;;如何释放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J];快乐阅读;2011年16期

8 卫才友;;我心目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5期

9 余耀贤;;深圳南山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信息技术;2013年10期

10 周学松;如何给学生以充足的研究学习空间[J];山东教育;200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胡红;;创设开放式科教学习空间,促进幼儿自主学习[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3 江涛;钱旭;;基于有向超图的最优学习空间[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李应明;;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通讯员 雷海泉;给学员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N];解放军报;2003年

2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卓玉;尽一切可能拓展学习空间[N];中国教育报;2012年

3 记者 章仙踪 李伦娥 通讯员 廖镇卿 刘茜;湖南职业院校推广空间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新干线,,让湖南职教精彩无限[N];中国教育报;2014年

5 记者 张惠娟;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N];人民政协报;2012年

6 记者 路熙娜;新区小学试点“智慧校园”[N];滨海时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周欢欢;教与学发生新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刘华蓉 王强;学校建筑如何满足教育需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魏海政;农村师生“云平台”上共享优质资源[N];中国教育报;2013年

10 易希平 刘洪宇 唐春霞;推进空间融入教学过程[N];湖南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娟娟;多屏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徐点;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苏男;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探究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邓敏敏;英国高校学习空间的建筑设计创新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5 赵博;高校公共教学楼的学习空间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洁云;网络学习空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妲;初中物理学生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田力;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巧云;高等院校高效率学习空间的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10 刘婕;广州地区大学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布局与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5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665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