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静默的力量”——兼议未来班级的变革方向与现实路径
本文选题:未来班级 + 班级建设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代表性形态和基本组成单位。当前关于未来班级的研究有"教育技术""管理-心理""教育学"三个视角,通过对班级产生发展历史的分析,认为其基本构成可分为隐形和显性的要素,时间要素是班级变革中易被忽视的"静默的力量",是未来班级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发展方向,并着重讨论未来班级的变革动力和发展路径。
[Abstract]:Class is the representative form and basic unit of school education.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future class has three angles of view: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nagement-psychology" and "pedag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of class development, it is considered that its basic composi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invisible and explicit elements.The time element is the "silent force" which is easy to be ignored in the class transformation,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lass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and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motive force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future class.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祖芸;;学校环境设计新趋势:地点已死,空间长大[J];当代教育家;2016年07期
2 钟祖荣;;校长要重视提升空间领导力[J];中小学管理;2016年03期
3 张熙;;着力把握素养教育的结构和路径,加快建设现代学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年02期
4 张熙;;着力改造学校空间——兼谈学校改进的方向与转化[J];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10期
5 李大巍;;经济转型需要教育跳跃式发展——对话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夫妇[J];支点;2015年05期
6 尚俊杰;;未来学校建设的三层境界[J];基础教育课程;2014年23期
7 吴康宁;;改革·综合·教育领域——简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要义[J];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8 李伦;;开创没有“墙壁”的自由王国——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开放式教育[J];人民教育;2011年17期
9 安富海;;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10期
10 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洪明;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婷;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科学教育教学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刚;;儿童美学启蒙教育行动——蔡元培“以美立教”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16期
2 黄红;;档案在学校空间建设中的作用[J];城建档案;2017年04期
3 胡君进;;基于中道理性的教育制度改革观[J];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03期
4 阮显政;;浅议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特征及意义[J];高教学刊;2017年05期
5 叶怀凡;;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应正确处理好五对辩证关系[J];教育探索;2017年01期
6 蔡文伯;高睿;;“双一流”建设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7 张熙;;发挥“静默的力量”——兼议未来班级的变革方向与现实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02期
8 石永丽;陈雪强;;共同体:超越教学中的分离与竞争[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年03期
9 任欢欢;;主体间性:师生共同体发展的内在逻辑[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12期
10 桑志坚;;现代学校教育时间的异化与治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正中;中小学体育课程疾病及其诊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董博清;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希贵;;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01期
2 窦桂梅;柳海民;;从主题教学到课程整合——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张亚珍;张宝辉;韩云霞;;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4 钟秉林;;加强综合改革 平稳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J];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5 王艳玲;;教育公平与教师责任:《科尔曼报告》的启示——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庞雪玲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4期
6 王蕾;景安磊;;我们从PISA学到了什么——基于PISA中国试测的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1期
7 张熙;;学校文化的地域性格——兼析北京地域文化对学校文化地域性格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08期
8 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肖广德;;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9 苏尚锋;;论学校空间的构成及其生产[J];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10 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学娟;两汉教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易丽;学校转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关亮亮;我国中学科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和研究对策[D];西南大学;2013年
2 王永生;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闻小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范文静;技术支持的以4C/ID模型为基础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安邦;教学复杂性探微[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丽;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任务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吴向文;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模式探析[D];湖南大学;2010年
8 李志鸿;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谢冉;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学习环境及其构建[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俊平;浅谈班级日记在管理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郭巧珍,周振华;班级管理要突出“新、实、趣、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年05期
3 彭虹斌;略论国外中小学的班级管理[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刘月娥;班级工作“堵”与“疏”[J];中国民族教育;2002年05期
5 何正平;;全员参与班级管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3年07期
6 唐良平;初探班级舆论偏差的成因及纠正[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2期
7 陈红燕;班级管理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04年31期
8 衣军;浅谈班级管理与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04期
9 王爱玲;我做班级工作[J];教书育人;2005年02期
10 原亮;美国的中小学班级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5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永军;;人性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魏长锋;;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涂亮;;做好班级工作要“四先四后”[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王苏烨;;论班级管理中的几个重要关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5 司振祥;;班级管理要善于激励[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邢福军;;抓住四“头”,做好班级工作[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曹依龙;;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尊重学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葛长江;;新课程理念下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初探——值日班长制度的实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刘秀兰;;班级管理“三化”——谈中职班级工作体会[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玉世英;;如何通过班级管理来提高学生素质[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和县长道小学教师 赵志罡;“三三制”:做好班级工作之基本[N];陇南日报;2010年
2 江苏省泗阳县来安小学 卜冬梅;把班级还给学生[N];学知报;2010年
3 陶先桂;浅谈班级管理[N];黔西南日报;2010年
4 李仕碧 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N];巴中日报;2010年
5 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初级中学 房庆玲 戴林;班级管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学知报;2010年
6 山东省利津县利津街道三中 聂维霞;浅谈班级管理的一点体会[N];学知报;2011年
7 王军红;四措并举做好班级管理[N];太行日报;2012年
8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刘璇;班级管理“伞的效应”[N];淮安日报;2013年
9 江苏省海门市海门镇中心小学 倪颖娟;树立开放的班级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10 平川区种田中学 魏云生;关于班级工作的几点思考[N];白银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予;提高中职学生班级归属感的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慧珍;兰州市初中班级团体凝聚力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佳峰;小学班级管理效果发展性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石晓月;珲春市S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5 孛志君;班级同伴互动中的校园欺负行为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6 简臻锐;班级政治[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7 董欢;独立学院班级柔性管理创新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刘珊珊;小学班级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
本文编号:1749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74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