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国际场馆学习研究:引文编年图与主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6 10:08

  本文选题:场馆学习 + 引文编年图 ; 参考:《远程教育杂志》2016年06期


【摘要】:国际场馆学习研究缘起于学者分析场馆教育潜能的思想铺垫期,在理论构建期走向深入,形成了一批以约翰·福尔克、林恩·迪尔林、安德森·大卫、黄国祯等为代表的核心学者群,构建了场馆学习情境模型等相对完善的模型与理论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信息技术支持的场馆学习开始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场馆学习时空限制,与增强现实技术、情境感知技术的结合,更是为学习者打造了移动终端的极致体验,场馆学习研究又进入到技术革新期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已然形成固定的研究领域并日渐走向成熟。为此,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运用Hist Cite、Pajek软件对国际场馆学习研究领域的1135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了引文编年图及主路径图,并据此分析将这一研究领域的演进脉络归纳为思想铺垫期、理论建构期、技术革新期三个阶段,以期能促进我国场馆学习研究的发展。
[Abstract]: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originated from the period of scholars'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of stadiums education, and went deep in the period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forming a group of John Falk, Lynn Dillin, Anderson David, Huang Guozhen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re group of scholars, built the venue learning situation model and relatively perfect model and theoretical system. Since the 1990s, scholar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of venues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mobile learning, which has broken the space-time limit of traditional stadiums learning, and combined with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and situational perception technology. It is the ultimate experience of mobile terminal for learners. The research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has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as formed a fixed research field and gradually matured. Therefore,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is used as the source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e 1135 article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tadia learning research are analyzed visually by using the Hist CitePaijek software, and the citation chronogram and the main path map are drawn up.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evolution of this research fiel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period of ideological paving, the period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period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基金】: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新英才科研基金“基于文化传承的青少年场馆移动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B1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QN-061) 安阳师范学院科研培育基金项目“基于WOS文献计量分析的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可视化分析”(项目编号AYNU-KP-B03)的资助
【分类号】:G434;G35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钰e,

本文编号:1851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851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