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教师个人知识建构的意义、内涵及路径

发布时间:2018-06-14 22:19

  本文选题:教师 + 公共知识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7年11期


【摘要】: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的基础。每一位教师都要生成适应特定教学情境的、有鲜明个人色彩的本体性和条件性知识,进而形成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目前教师个人知识建构最有效的路径是教师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反思。教师职前专业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两个领域要转变观念,将公共知识教学和个人知识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以提高自身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应有的地位和尊严感。
[Abstract]:The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teacher's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specific teaching task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Every teacher should produce Noumenon and conditional knowledge adapted to a specific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hen form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style and teaching wisdom. At presen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is teachers'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in practice. Teachers' pre-servic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service continuing education should change their concepts and combine public knowledge teaching with personal knowledge teach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due status and dignity in teacher training and training.
【作者单位】: 河南省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2017年度立项重点课题“河南省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项目编号:2017-JSJYZD-065)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俊锋;余慧菊;;知识建构共同体视角下网络课程的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11期

2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3 陈Z,;;知识建构:认知与技术的融合[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4 谢海波;;网络教师共同体知识建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5 张义兵;陈伯栋;Marlene Scardamalia;Carl Bereier;;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6 马林;刘和海;;网络环境下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策略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丁家永;试析影响学习者知识建构的三大因素[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袁维新;影响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探析[J];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9 马丁;让知识在对话中建构[J];榆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Marlene Scardamalia,张建伟,孙燕青;知识建构共同体及其支撑环境[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少丽;赵建华;;基于课堂的知识建构环境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容志贤;;一位建构主义的教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河南科技学院 王慧君;科学探究:知识建构与科学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 于春祥;预习“金点”[N];中国教师报;2011年

3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任友群;教育教学改革要睁眼看世界[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虚拟学习社区成员互动的知识建构效果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2 林永;知识建构理论支撑下的协作学习活动支架设计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杜健芳;基于知识建构的社会性批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邓守福;知识管理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万悦;基于知识建构的社会性阅读平台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6 赵怡;基于知识建构的在线异步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觅;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知识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志娟;区域性在线教师培训的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t,

本文编号:2019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019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4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