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移动协作学习的个性化分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0 06:21

  本文选题:转基因学习 + 非正式学习 ; 参考:《中国远程教育》2017年08期


【摘要】:分组策略是影响移动协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研究的热点。然而,近年来提出的移动协作学习分组策略都是以学习者被动地接受为前提并且忽略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内在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如异质分组、弹性分组等。为此,本研究提出了移动协作学习的个性化分组策略,首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托,通过分析设计形成学习目标,然后形成协作任务,再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发布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小组雏形,经过多次迭代,最终形成协作学习小组。本研究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请求发布者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度和小组成员满足度的评价来评判分组的好坏。实验表明,移动协作学习的个性化分组策略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
[Abstract]:Grouping strate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 of mobile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it is also a hot research topic. However, the mobile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proposed in recent years are based on learners' passive acceptance and ignore the inherent needs of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learning, such as heterogeneous grouping, flexible grouping, and so on. Therefore,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personalized grouping strategy for mobil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forms learning goals through analysis and design, then forms collaborative tasks, and then issues learning goals through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After many iterations,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roup is formed. In this study, the evaluation of individualized requirement satisfaction and group member satisfact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group.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ividualized group strategy of mobile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better meet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up.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计算机学科教学法”(项目编号:NO.188)的资助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连玉;研究性学习与素质教育[J];现代技能开发;2000年10期

2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3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4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5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6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7 金惠;;从“快学习”到“慢学习”:尽享营养的学习盛宴[J];教学与管理;2013年04期

8 千洪范;;试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9 吕文升;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10 F·J·笛凡司泰 ,赵兴中;学习过程的概念和理论[J];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2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马建为;;网络媒体下的学习[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谢晓芳;;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付巧英;;浅论任务型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陈宁;;一种学习心理模型的理论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荐;;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网院运管中心副主任 刘涛;移动学习成为员工培训新趋势[N];中国邮政报;2014年

4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5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金美福;学习的道德和道德地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北师大二附中 王元华;学习的三重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9 陈志远;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孙厚高;学习心理辅导刻不容缓[N];连云港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玉芳;基于媒体素材库的学习内容构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8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兰翠;M00C学习平台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航;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生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左扬扬;碎片化时代下企业微课程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冯丰;教育管理视角下的高中生学习倦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5 毛蕊;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代晨阳;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解决型地理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房耿聿;美国终身学习法研究及启示[D];山西大学;2014年

8 李翠萍;《计算机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曹莉;翻转课堂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石茹;交互质量知觉、动机信念与学习满意度的关系研究:情绪的中介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43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043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2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