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班级——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
本文选题:未来班级 + 高技术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基于未来的特性和新因果观的出现,未来班级的研究应从复杂性视角出发。人的工具性存在和诗意性存在的双重属性,未来学校和未来课堂的研究成果,以及班级的历史积累等,表明未来班级是一个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生生关系为主要关系,班主任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以辅导学生心理、维护学生社会交往以及涵养学生价值观为主要任务。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ture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causality, the study of future classes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lexity. The dual attributes of man's instrumental existence and poetic existe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future school and future classroom, and the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of the class indicate that the future class is an organization with high technology and high emotion balance. In this organ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is the main relationship. The head teach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of every student. The main task is to coach the students' psychology, maintain the students'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value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1期
2 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8期
3 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定位与特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顾明远;;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N];中国教育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诗蓓;王帆;;基于价值创造理论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价值创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年03期
2 田娟;;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年03期
3 孙乐平;吴东红;;解析数字教育的发展潜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7年01期
4 费明明;赵乐华;任毅;高原;;浅析智慧教育在高校继续教育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7年01期
5 王米雪;张立国;;我国智慧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基于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7年03期
6 金鑫鑫;;基于云服务的高校智慧校园构建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7 葛琳琳;贾银山;;大数据时代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03期
8 于伟;;未来班级——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J];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02期
9 夏卉;李利平;;智慧教育引领下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策略[J];电子世界;2017年02期
10 陈洋;刘家良;胡凡刚;孟志远;;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继林;谢小琴;;从教育传播学角度看数字教育的潜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03期
2 金江军;;智慧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2期
3 顾明远;;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4 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5期
5 尹恩德;;加快建设智慧教育 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宁波市镇海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规划[J];浙江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6 余胜泉;陶丹;;技术推动的学习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3期
7 高丹丹;陈向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1期
8 俞晓菊;;和谐课堂——学生有效学习的主阵地[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年09期
9 余华东;;集大成,得智慧——试析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和大成智慧教育思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陈旗敏;;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锋;班级建设中的师生对话[J];教学与管理;2004年08期
2 李本聪;谈班级建设中的小组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4年17期
3 于淑华,庄岩,于德华;发挥网络优势 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9期
4 马海涛;;用网络搭起班级建设的平台[J];基础教育;2006年05期
5 高云;;积极探索班级建设新思路 创新班级建设新机制——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4期
6 罗云;李凤艳;;论研究型大学的班级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5期
7 陈飞;;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班级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12期
8 弓建玉;;班级建设之思与行[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1期
9 蔡俊;;班级建设定位:教育诊断学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10 王婷;;浅谈班级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哓丹;;班级建设的“七个一工程”[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以人际支持为核心的宿舍班级建设模式初探[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赵成根;;班级建设中的精细化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1)[C];2013年
4 黄进银;;班级建设中的“五个结合”[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尚艳波;;以系统原理为指导 提升班级建设成效[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崔柏芬;;重视优秀学生培养 加快班级建设步伐[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黄萍;王炳国;;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班级建设和学生家庭建设的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邢爱荣;;为爱,请放慢我们的脚步[A];2013河北省班主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张丹丹;;浅谈班主任与班级管理[A];2013河北省班主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郭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莉丽;成大学子激情勾画班级发展愿景[N];成都日报;2008年
2 静海县教育局 李宏爱;构建班级激励机制实现学生个性发展[N];天津教育报;2009年
3 王朝庄;营造良好班级舆论 引领学生积极向上[N];鹤壁日报;2012年
4 嵩明县牛栏江镇一中 包定全;浅谈班级制度建设[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5 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 张岩;从“酷吏”到班级合伙人[N];中国教师报;2013年
6 九江市同文中学 李勇;班级建设的“原生态”[N];九江日报;2010年
7 郑学志;我的班级建设关键词[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高安市石脑中学 廖承华;加强班级建设 构筑和谐校园[N];宜春日报;2008年
9 崔楠 王建军;古代辩证思维方式对班级管理的启示[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杨庄中学 姜传顺;浅谈班级管理艺术[N];莱芜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素锦;运用“以学生为本”理念,,加强大学班级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爱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班级建设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3 段兴立;高校“年级主题”班级建设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海岩;新时期高等学校班级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立业;初中“三年师生共同体班级”教学实验报告[D];聊城大学;2012年
6 杨学文;当前湖南省高校班级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田合超;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特色班级建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8 王雅丽;“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曹俊炜;独立学院“三位一体”的班级建设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海芹;农村高中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理论思考与试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70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07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