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1.了解山西省忻州市某职业院校2016级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现状。2.通过对山西省忻州市某职业院校2016级不同基本情况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发现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及出现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3.探讨分析山西省忻州市某职业院校2016级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了解影响该校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山西省忻州市某职业院校2016级全部的高职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该校2016级全部高职新生进行现况调查研究,将测评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和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从而了解山西省忻州市某职业院校2016级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结合自制的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对不同基本情况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基本情况下高职新生心理问题的差异;通过对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该校2016级高职新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显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总分≥200分)为25.3%,在SCL-90的调查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和国内大学生常模的比较中,发现该校2016级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差,从各因子的阳性检出率(任一因子分≥3)来看,其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敌对、强迫、抑郁、恐怖和人际关系敏感方面。(2)在该校2016级不同基本情况下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发现该校女生与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明显;来自农村的高职新生比来自城镇的高职新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方面心理健康状况要差;在8个不同专业的高职新生中仅在强迫症状方面存在差异;单亲和孤儿或留守青年的比双亲的高职新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且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家庭经济差、家庭经济一般、家庭经济好三者之间心理问题的发生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独生子女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方面比非独生子女的高职新生心理问题严重;高考成绩差的在强迫、抑郁、偏执、焦虑方面都高于高考成绩好的高职新生;父亲职业是务农或打工的比父亲职业是国家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的高职新生在抑郁、焦虑、偏执方面心理问题严重。(3)该校2016级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结果发现专业和性别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不明显,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组成、是否独生子女、高考成绩、父亲职业都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来自农村的学生比城镇的学生心理问题明显严重,贫困的学生比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单亲和孤儿或留守青年的心理问题明显比双亲的严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该校2016级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组成、父亲职业、是否独生子女、高考成绩、生源地。结论:通过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相比,山西省忻州市某高职院校2016级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在SCL-90因子症状中敌对、强迫症状、抑郁较为凸显,位列前三,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组成、是否独生子女、高考成绩、父亲职业均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家庭经济状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聪阁;陈宗阳;李菊英;吴萌;;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2 刘湘玲;叶茂林;;高职新生抑郁与自尊、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5年12期
3 孙海莲;薄红;安钢辉;;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对医学硕士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4 吴雷达;;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3年31期
5 周茂玲;刘萍萍;;高职生心理健康分析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4期
6 甘良梅;;90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周海林;;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探究[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边文颖;;关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9 陈家才;贺惠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2期
10 胡松年;黄卫明;励骅;程海云;;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模型:情绪稳定性的价值[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云;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菊;卫生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管兰芳;吉林省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徐小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邰永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金明媚;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案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
本文编号:
2295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29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