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乡村教师的专业获得感问题及其弥补性对策

发布时间:2019-05-15 03:44
【摘要】:在生活待遇、编制职称等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将逐步成为其主要问题,专业获得感是影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下的乡村教师的生活中,其自身的专业获得感已成为一种问题状态,这种问题状态主要表现在专业价值感问题、专业知识感问题、专业信念感问题和专业文化感问题等四个方面,其解决对策分别是专业价值内生对策、专业知识体验对策、专业信念形成对策和专业文化自为对策。
[Abstract]:After the problems such as living treatment and the compil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s have been solve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will gradually become its main problem, and the sense of professional acquisition will b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In the life of rural teachers at present, their own sense of professional acquisition has become a kind of problem state,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roblem of professional valu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belief and professional culture are solved by endophytic countermeasures of professional value, experienc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beliefs and self-made countermeasures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B119)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齐学红;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社会建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观点[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亮奎;;乡村教师的专业获得感问题及其弥补性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年08期

2 赵蒙成;付萌;;学习共同体的教育价值与构建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04期

3 王文邦;柳海民;;现代中小学教学中的知识冲突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12期

4 王贺元;胡赤弟;;学科-专业-产业链: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基层学术组织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12期

5 张永祥;李炜;;1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知识观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6期

6 王海平;康丽颖;;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课程设置与实践——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异同性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薛莲;;国内教学社会学研究现状综述及其启示[J];教学研究;2012年01期

8 王海平;;作为规训的教育——电影《春风化雨》的知识社会学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10期

9 吴航;;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社会学研究取向[J];当代学前教育;2009年02期

10 韩立芳;;知识观的嬗变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丹;;乡村教师的爱[J];教育与职业;2004年22期

2 ;四个乡村教师的现实[J];基础教育;2005年11期

3 张儒辉;;外在规约:乡村教师公共性旁落的根源[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4 杨运鑫;;平民精神: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归之所[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5 李彦花;;成为文化人: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关键[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6 黄大金;;背景勾联: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方法取向[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7 唐松林;;公共性:乡村教师的一个重要属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8 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9 孙中平;;坚守住一个乡村教师的平凡幸福[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9期

10 娄立志;张济洲;;乡村教师疏远乡村的历史社会学解释[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康;杨建明;;乡村教师之歌[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张济洲;;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4 栗中孝;;当好乡村教师 致富一方百姓[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5 常秀斌;;当好乡村教师 改变乡村面貌[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6 常秀斌;;当好乡村教师 改变乡村面貌[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贾显玲;贾晨丽;;立足本职搞教育 争当致富引路人[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8 梁见飞;;科学烧石灰 致富陈村人[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9 邹文清;;陶行知的闽西子弟——蓝九盛[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10 黄东昱;张茗;;以陶为师,对农村师范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静雯;委员建议为乡村教师免费体检[N];重庆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李国邋通讯员 熊学莉 李春梅;倡议建立乡村教师救助基金[N];工人日报;2008年

3 曹霁阳;黑龙江10名农村教师获得“乡村教师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吴江;乡村教师培训何须去国外[N];工人日报;2009年

5 曾岚 见习记者 林琳;我市2名乡村教师获省“怡和烛光奖”[N];自贡日报;2009年

6 肖正德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构建乡村教师学习机会保障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林溪;乡村教师需要全社会来关注[N];中国教师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泓冰;给乡村教师插上翅膀[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唐湘岳;“为民医生”胡卫民与乡村教师谈谈心[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沙青;开启乡村教师新视野[N];云南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亮;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闫婷;一位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生活体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栗晓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吴锦;身体的印记:乡村教师生命形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王路芳;乡村教师留教意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郭书敏;“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社区认同与参与[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丹丹;乡村教师发展的力量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吴秀秀;乡村教师教学助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马岩;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7年

10 朱宁;阜阳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477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477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d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