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标本兼治”政策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5JJDZONGHE02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艾清;厉飞飞;;农村教师职业意识发展: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11期
2 姜超;邬志辉;;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类型、评价和建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11期
3 叶菊艳;;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4 肖正德;李宋昊;;新课程改革中乡村教师之尴尬境遇及文化学审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05期
5 陈华仔;黄双柳;;“磨盘”中的乡村教师自我的丢失[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11期
6 唐松林;丁璐;;论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7 唐松林;;理想的寂灭与复燃:重新发现乡村教师[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7期
8 李金奇;;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9 李茂森;;从“角色”到“自我”——教育变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22期
10 容中逵;;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迷失下的乡村教师——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J];教育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慧慧;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世瑞;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编制及适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和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2 陈婷婷;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四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永进;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4 王晶;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兰杰;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6 梁友芳;地方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英;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唯一;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易璐;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程实施状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文榕;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社会支持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菊艳;;从“学校人”到“专业人”:教师流动与教育变革实现的源动力[J];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02期
2 郑新蓉;武晓伟;;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支持性政策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1期
3 杜亮;;教师分层、社会流动与教育政策的完善:以“特岗教师”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1期
4 王国明;杨峗悦;;从默认一致走向疏离:2001年前后的改革对教师与村落关系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张莉莉;林玲;;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的境遇:倦怠与坚守——对97位村小、教学点骨干教师的调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刘艾清;;一所村级学校的前世今生和未来[J];文学教育(下);2013年09期
7 李秀;王秀余;;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年02期
8 张济洲;;农村教师的文化困境及公共性重建[J];教育科学;2013年01期
9 叶菊艳;;叙述在教师身份研究中的运用——方法论上的考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1期
10 牛立军;;豫西北地区近五年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历史变迁[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之菲;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丹;;乡村教师的爱[J];教育与职业;2004年22期
2 ;四个乡村教师的现实[J];基础教育;2005年11期
3 张儒辉;;外在规约:乡村教师公共性旁落的根源[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4 杨运鑫;;平民精神: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归之所[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5 李彦花;;成为文化人: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关键[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6 黄大金;;背景勾联: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方法取向[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7 唐松林;;公共性:乡村教师的一个重要属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8 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9 孙中平;;坚守住一个乡村教师的平凡幸福[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9期
10 娄立志;张济洲;;乡村教师疏远乡村的历史社会学解释[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康;杨建明;;乡村教师之歌[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张济洲;;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4 栗中孝;;当好乡村教师 致富一方百姓[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5 常秀斌;;当好乡村教师 改变乡村面貌[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6 常秀斌;;当好乡村教师 改变乡村面貌[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贾显玲;贾晨丽;;立足本职搞教育 争当致富引路人[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8 梁见飞;;科学烧石灰 致富陈村人[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9 邹文清;;陶行知的闽西子弟——蓝九盛[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10 黄东昱;张茗;;以陶为师,对农村师范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静雯;委员建议为乡村教师免费体检[N];重庆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李国邋通讯员 熊学莉 李春梅;倡议建立乡村教师救助基金[N];工人日报;2008年
3 曹霁阳;黑龙江10名农村教师获得“乡村教师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吴江;乡村教师培训何须去国外[N];工人日报;2009年
5 曾岚 见习记者 林琳;我市2名乡村教师获省“怡和烛光奖”[N];自贡日报;2009年
6 肖正德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构建乡村教师学习机会保障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林溪;乡村教师需要全社会来关注[N];中国教师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泓冰;给乡村教师插上翅膀[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唐湘岳;“为民医生”胡卫民与乡村教师谈谈心[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沙青;开启乡村教师新视野[N];云南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亮;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闫婷;一位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生活体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栗晓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吴锦;身体的印记:乡村教师生命形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王路芳;乡村教师留教意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郭书敏;“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社区认同与参与[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丹丹;乡村教师发展的力量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吴秀秀;乡村教师教学助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素琪;乡村教师学习机会状况及保障体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玉丽;生态学视阈下乡村教师师生存境遇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87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48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