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重塑社会活力:性别图景中的乡村教师和学校

发布时间:2019-06-08 17:00
【摘要】:传统乡村教师一直是教育优先的男性本职;共和国集体经济时代,低成本公共教育吸引大量女性进入乡村教育事业,女教师随国家需要和户籍政策进退于土地和学校之间;改革开放以来,环境变迁使乡村教育基本功能由"培养—输送"教育转换为"留守—陪伴"教育,弱势大学生成为教师中最弱势的基层乡村教师,与乡村边缘学校和弱势学生结缘共生,乡村教师女性化也正与之同构。乡村教师在城市和乡村的夹缝中,在兼顾自我和家庭、陪伴和培养、个体和群体、传统乡绅使命和专业规训的矛盾中完成对自我、乡村教育及乡村社会的更新;促进乡村教师发展需培养有改变勇气和能力的新型乡村教师,突破狭隘的专业视野,加强学校与乡村的联结,提升关怀和建设乡村社会的活力。
[Abstract]:In the era of collective economy in the Republic, low-cost public education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women into rural education, and female teachers advanced and retreated between land and school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needs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lici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the basic function of rural education from "training-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to "staying-accompanying" education, and the vulnerable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most vulnerable rural teacher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mong the teachers. It is symbiotic with rural marginal schools and vulnerable students, and the feminization of rural teachers is also isomorphism. I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teachers complete the renewal of self, rural education and rural society i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mselves and family, accompanying and cultivating,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raditional squire mission and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new rural teachers who have the courage and ability to change their courage and ability, break through the narrow professional vision,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villages, and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caring and building rural socie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新蓉;;共和国五代乡村教师代际特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武晓伟;郑新蓉;;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基于河北、云南、贵州三省的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2 郑新蓉;杨峗悦;;“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J];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3 王国明;郑新蓉;;农村教师补充困境的政策与社会学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4 黄亚婷;桑文娟;;“表现主义”改革进程中的英国教师身份认同[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丹;;乡村教师的爱[J];教育与职业;2004年22期

2 ;四个乡村教师的现实[J];基础教育;2005年11期

3 张儒辉;;外在规约:乡村教师公共性旁落的根源[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4 杨运鑫;;平民精神: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归之所[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5 李彦花;;成为文化人: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关键[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6 黄大金;;背景勾联: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方法取向[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7 唐松林;;公共性:乡村教师的一个重要属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8 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9 孙中平;;坚守住一个乡村教师的平凡幸福[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9期

10 娄立志;张济洲;;乡村教师疏远乡村的历史社会学解释[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康;杨建明;;乡村教师之歌[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张济洲;;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4 栗中孝;;当好乡村教师 致富一方百姓[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5 常秀斌;;当好乡村教师 改变乡村面貌[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6 常秀斌;;当好乡村教师 改变乡村面貌[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贾显玲;贾晨丽;;立足本职搞教育 争当致富引路人[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8 梁见飞;;科学烧石灰 致富陈村人[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9 邹文清;;陶行知的闽西子弟——蓝九盛[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10 黄东昱;张茗;;以陶为师,对农村师范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静雯;委员建议为乡村教师免费体检[N];重庆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李国邋通讯员 熊学莉 李春梅;倡议建立乡村教师救助基金[N];工人日报;2008年

3 曹霁阳;黑龙江10名农村教师获得“乡村教师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吴江;乡村教师培训何须去国外[N];工人日报;2009年

5 曾岚 见习记者 林琳;我市2名乡村教师获省“怡和烛光奖”[N];自贡日报;2009年

6 肖正德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构建乡村教师学习机会保障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林溪;乡村教师需要全社会来关注[N];中国教师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泓冰;给乡村教师插上翅膀[N];人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唐湘岳;“为民医生”胡卫民与乡村教师谈谈心[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沙青;开启乡村教师新视野[N];云南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亮;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闫婷;一位乡村教师教育信念的生活体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栗晓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吴锦;身体的印记:乡村教师生命形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王路芳;乡村教师留教意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郭书敏;“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社区认同与参与[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丹丹;乡村教师发展的力量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吴秀秀;乡村教师教学助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素琪;乡村教师学习机会状况及保障体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玉丽;生态学视阈下乡村教师师生存境遇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5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495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