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亲子依恋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影响的追踪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1 11:10
【摘要】:掌握目标定向的学习动机对中学生学习的促进效应体现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情绪等各方面,已被证实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动机。然而探讨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发展轨迹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需深入,本研究采用追踪数据从生态系统模型的角度出发考察亲子依恋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影响,521名初一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发现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的学习动机随年龄呈现下降的趋势。亲子关系对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影响大于师生关系的影响。并且,师生冲突会削减亲子信任对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促进效应。
【图文】:

亲子依恋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影响的追踪研究


师生冲突与亲子信任的交互作用对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影响

学习动机,师生冲突,亲子,目标定向


《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第4期(总第202期)冲突会削减亲子信任对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促进效应,随着师生冲突的加剧,亲子信任对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积极影响呈现下滑的趋势。图1师生冲突与亲子信任的交互作用对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影响4讨论本研究首次采用追踪数据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发展变化以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深化了我们对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了解。首先,本研究发现在进入初中之后,男女生掌握目标定向的学习动机呈现下降的趋势,与已有的研究一致[34-36]。从本研究的结果可初步推测,虽然中国的中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力高于欧美国家,但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是相似的。而这一结果也与香港学者对美国与大陆中学生的比较研究发现相一致,他们的研究发现中美学生在由7年级升入8年级后,虽然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投入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掌握目标定向的动机均呈现下降的趋势[37]。其次,追踪数据的回归分析显示亲子关系对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的主效应显著,亲子信任程度高,亲子沟通好会积极促进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发展,而亲子疏离会严重破坏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的学习动机,与以往横断研究的结果相一致[38-39]。而师生关系对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预测作用并不稳健,只有在亲子关系疏离的情境下才会出现。当亲子疏离时,积极的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后续掌握目标定向的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师生冲突会进一步加剧中学生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下滑。即亲子关系对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的影响大于师生关系对其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掌握目标定向学习动机本身的特点有关:掌握
【作者单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所;青岛市黄岛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个人课题“感恩品质对中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追踪研究”(课题批准号:GYI2016102)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春景;;当代中国特色教学流派的生成机制[J];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2 张迎黎;张亚林;张迎新;王杰利;黄存云;;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中文版在初中生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1期

3 张野;李其维;;初中生师生关系、归因方式、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4 崔娜;刘云艳;高变英;;高中生成就目标、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5 刘海燕;邓淑红;;课堂成就目标定向、任务难度、学业水平与元认知监控策略运用[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6 张庆辞;栾国霞;李建伟;;初中生成就动机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7 刘惠军;郭德俊;李宏利;高培霞;;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6年02期

8 张丽华;张莉;;初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10 刘万伦;中小学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发展特点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裴燕;英语学习中初中生师生关系、成就目标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2 高军;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宁;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燕霞;卢家楣;谢庆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影响: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年08期

2 张璐;刘丽红;金童林;贾彦茹;;大学生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网络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08期

3 刘洋;邓稳根;;人格特质对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沉浸体验的中介效应[J];心理研究;2017年04期

4 李亚红;徐富明;;物质主义与在线评论情感倾向: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7年04期

5 叶钰侨;陆爱桃;张心怡;黄子容;李正豪;;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经济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有调节中介模型[J];心理研究;2017年04期

6 鲁如艳;;家庭环境与幼儿说谎的关系:幼儿性别的调节作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7 许阳;张卫;喻承甫;苏萍;刘莎;甄霜菊;;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关系:同伴侵害的中介效应与亲子关系的调节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04期

8 孙晓军;柴唤友;牛更枫;崔曦曦;连帅磊;田媛;;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04期

9 连帅磊;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J];心理学报;2017年07期

10 杨邦林;叶一舵;邱文福;;社交网络中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小艳;初中生班级环境、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2 曲艺;高中生羞怯与学业适应的关系:学业求助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温娟;朋友群体特征、时间管理倾向与高中生学业拖延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志强;高中生化学学业求助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娟;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星乔;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实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罗萍;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丽欣;初中生未来取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9 肖利锋;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文秀;父亲参与教养与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成就动机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天山;丁杰;;强国时代制度化推进教育家办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2期

2 苏春景;;在尝试中学习 在尝试中成功——邱学华尝试教学流派研究[J];江苏教育;2010年Z1期

3 张野;李其维;张珊珊;;初中生师生关系的结构与类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4 申自力;蔡太生;;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条目8的处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9期

5 成尚荣;;当下教学改革发展的态势与教学流派产生的可能[J];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6 李森;潘光文;;从美国教学论流派的创生看中国教学论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3期

7 梁凌寒;侯志瑾;田璐;;北京市青少年对父亲、母亲及同伴的依恋及其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10期

8 刘桂珍,辛自强,池丽萍;师生人际行为的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9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10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卉;初中生自我概念、师生关系、教师期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倍贝;高中生班级环境、学业情绪和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左艳梅;中学生学业拖延的问卷编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鲁朋举;中学生学业成就目标特点及其与学业情绪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5 蒋燕玲;初中生学业成绩、成就目标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栗玲艳;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价值感与英语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薇;初中生亲子沟通、社会目标与数学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付玉;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乔琨;反事实思维、成就动机和拖延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邢心菊;初中生成就动机与心理控制源、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凌翔,张世宇,王振勇,万黎;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J];青年研究;2000年09期

2 孙守超;教师期待与学习动机[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严琳;浅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王鹏;谈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2002年02期

5 孙桂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海锦霞;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沈文慧,杨刚;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阿依努尔;学习动机探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杨希燕;浅谈教师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4期

10 孙亚军;;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水生;;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初探[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2 唐燕;;通过多种途径探讨学科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动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韦汉权;;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4 赵竞;孙晓军;魏华;陈世盛;;大学生压力与学习动机: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陶婷;段小菊;施建农;方连青;;高中生对优秀同学的评价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董及美;沃建中;潘洁;;中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研究及常模的初步制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吴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成功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郝恩河;张菲菲;宋静静;荆智;谷传华;;免费师范生尽责性人格、价值观与学习动机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王敏;佟月华;;双语教学情境中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段鑫星;陈会昌;;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朝庄;加强学习动机培养,让中小学生乐学爱学[N];鹤壁日报;2011年

2 赵丽琴;激发学习动机有高招[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张德庚;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N];营口日报;2006年

4 山东省梁山县技工学校 胡家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整体素质[N];学知报;2010年

5 侯艳华;浅谈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N];西藏日报;2001年

6 翰林小学 肖世香;浅谈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N];广安日报;2008年

7 甘肃省渭源县蒲川学区 党志高 贾世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策略谈[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8 王春刚;语文课导入方法初探[N];科学导报;2005年

9 曾忠;怎样转化“差生”[N];广西日报;2002年

10 顾泠沅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独立学习与帮助发展的正确组合是转型改革的关键[N];天津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晓红;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的编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会娟;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红英;中职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曾宪斌;高中体育生学习动机、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商莉;生命意义感对提升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U,

本文编号:2534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34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9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