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调节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13 21:22
【摘要】:文章选取了杭州、福州等9个属于异地高考政策"率先突破型"的城市,对1350名初二随迁子女进行问卷调查,从身份融合、心理融合和文化融合三个维度考察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并且探索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的网络资源、社会闭合与社会融合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随迁子女的家庭网络资源、父母教育参与程度、代际闭合程度对其社会融合有正向影响;异地高考政策的认知程度、公平感知以及影响程度对其社会融合亦有正向影响;异地高考政策在随迁子女家庭网络资源、父母教育参与程度、代际闭合程度与社会融合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图文】:
(Mean值较大),而文化融合相对较慢(Mean值较小);心理融合的离散性最小(S.D值较小),而文化融合的差异性最大(S.D值较大)。可见,随迁子女的融合现状与张文宏、雷开春对上海市的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分析结果接近。①(二)社会融合的因素分析及假设检验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具体因素,我们主要引入了网络资源、代际闭合程度、父母教育参与作为自变量,性别、来城时间、户籍流动类型、感知家庭经济状况、感知家庭文化资本状况作为控制变量,以及异地高考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对随迁子女社会融合进行回归方程分析。从表5可以看到,所有变量对社会融合的解释力达到了显著水平(R2=0.930,p<0.01)。从具体因子分析,对文化融合的解释力最大(R2=0.920,p<0.01),对心理融合的解释力最小(R2=0.856,p<0.01),对身份融合的解释力处于中间(R2=0.865,p<0.01)。1.控制变量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研究突出了户籍制度对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障碍,但往往只注意了户籍类型的二元分割。其实户籍制度具有“双二元性”,即因户籍区域形成的“内外之分”和因户籍类型造成的“城乡之别”。②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城-城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中的比例超过20%,,他们往往具有相对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他们持有的社会资本与乡-城流动人口亦有区别。根据表5的统计结果,城-城户籍流动的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水平超过乡-城户籍流动的随迁子女。从具体因子来看,户籍类型对身份融合、心理融合和文化融合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
(Mean值较大),而文化融合相对较慢(Mean值较小);心理融合的离散性最小(S.D值较小),而文化融合的差异性最大(S.D值较大)。可见,随迁子女的融合现状与张文宏、雷开春对上海市的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分析结果接近。①(二)社会融合的因素分析及假设检验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具体因素,我们主要引入了网络资源、代际闭合程度、父母教育参与作为自变量,性别、来城时间、户籍流动类型、感知家庭经济状况、感知家庭文化资本状况作为控制变量,以及异地高考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对随迁子女社会融合进行回归方程分析。从表5可以看到,所有变量对社会融合的解释力达到了显著水平(R2=0.930,p<0.01)。从具体因子分析,对文化融合的解释力最大(R2=0.920,p<0.01),对心理融合的解释力最小(R2=0.856,p<0.01),对身份融合的解释力处于中间(R2=0.865,p<0.01)。1.控制变量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研究突出了户籍制度对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障碍,但往往只注意了户籍类型的二元分割。其实户籍制度具有“双二元性”,即因户籍区域形成的“内外之分”和因户籍类型造成的“城乡之别”。②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城-城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中的比例超过20%,他们往往具有相对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他们持有的社会资本与乡-城流动人口亦有区别。根据表5的统计结果,城-城户籍流动的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水平超过乡-城户籍流动的随迁子女。从具体因子来看,户籍类型对身份融合、心理融合和文化融合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
本文编号:2560493
【图文】:
(Mean值较大),而文化融合相对较慢(Mean值较小);心理融合的离散性最小(S.D值较小),而文化融合的差异性最大(S.D值较大)。可见,随迁子女的融合现状与张文宏、雷开春对上海市的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分析结果接近。①(二)社会融合的因素分析及假设检验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具体因素,我们主要引入了网络资源、代际闭合程度、父母教育参与作为自变量,性别、来城时间、户籍流动类型、感知家庭经济状况、感知家庭文化资本状况作为控制变量,以及异地高考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对随迁子女社会融合进行回归方程分析。从表5可以看到,所有变量对社会融合的解释力达到了显著水平(R2=0.930,p<0.01)。从具体因子分析,对文化融合的解释力最大(R2=0.920,p<0.01),对心理融合的解释力最小(R2=0.856,p<0.01),对身份融合的解释力处于中间(R2=0.865,p<0.01)。1.控制变量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研究突出了户籍制度对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障碍,但往往只注意了户籍类型的二元分割。其实户籍制度具有“双二元性”,即因户籍区域形成的“内外之分”和因户籍类型造成的“城乡之别”。②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城-城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中的比例超过20%,,他们往往具有相对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他们持有的社会资本与乡-城流动人口亦有区别。根据表5的统计结果,城-城户籍流动的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水平超过乡-城户籍流动的随迁子女。从具体因子来看,户籍类型对身份融合、心理融合和文化融合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
(Mean值较大),而文化融合相对较慢(Mean值较小);心理融合的离散性最小(S.D值较小),而文化融合的差异性最大(S.D值较大)。可见,随迁子女的融合现状与张文宏、雷开春对上海市的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分析结果接近。①(二)社会融合的因素分析及假设检验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具体因素,我们主要引入了网络资源、代际闭合程度、父母教育参与作为自变量,性别、来城时间、户籍流动类型、感知家庭经济状况、感知家庭文化资本状况作为控制变量,以及异地高考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对随迁子女社会融合进行回归方程分析。从表5可以看到,所有变量对社会融合的解释力达到了显著水平(R2=0.930,p<0.01)。从具体因子分析,对文化融合的解释力最大(R2=0.920,p<0.01),对心理融合的解释力最小(R2=0.856,p<0.01),对身份融合的解释力处于中间(R2=0.865,p<0.01)。1.控制变量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研究突出了户籍制度对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障碍,但往往只注意了户籍类型的二元分割。其实户籍制度具有“双二元性”,即因户籍区域形成的“内外之分”和因户籍类型造成的“城乡之别”。②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城-城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中的比例超过20%,他们往往具有相对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他们持有的社会资本与乡-城流动人口亦有区别。根据表5的统计结果,城-城户籍流动的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水平超过乡-城户籍流动的随迁子女。从具体因子来看,户籍类型对身份融合、心理融合和文化融合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运红;冯增俊;;教育在社会融合中的作用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6期
2 刘东霞;王芳;;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困难的客观困境与现实出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张运红;冯增俊;;美国移民社会融合的教育实践模式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4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卓然;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特点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宏娟;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困境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0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60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