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T-IC模式构建及其个案研究——基于教学要素视角

发布时间:2019-11-24 05:10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在我国至少已有20多年的历史,提出并验证了不少相关的模式,但是这些模式要么太过偏重技术,要么太过具体,反倒不适合普遍推广应用。基此,研究采取从理论出发的方法,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学内容与教学交互,构建了一个"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T-IC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对该模式进行了个案应用与反思,认为T-IC模式在帮助教师迅速寻找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点,以及切实提高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效果方面有较好效果。
【图文】:

三要素,技术,课堂教学


中教师开展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工作时所面临的无从着手的普遍问题,然后,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将该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以不断修订、完善该模式。(二)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初步模式:T-TICS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1.技术对课堂教学三要素的影响根据教学的三要素理论[5],课堂教学是由教师(Teacher,简称T)、学生(Student,简称S)与教学内容(PedagogicalContent,简称C)这三大要素构成的教学系统,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这三大要素。技术的介入,对课堂教学的这三大要素分别会产生作用与影响,如图1所示。图1技术对课堂教学三要素的影响(1)技术作用于教师(T-T),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与态度、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等分别产生影响。由图1可知,首先,技术的恰当应用,会优化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其中既包括教师TPACK(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的不断完善,也包括教师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中教学智慧的不断养成,更包括优秀教学行为和能力的不断优化与提高。在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会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寻找到恰当的教学资源,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并运用恰当的评价技术,从而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增强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益,继而完善自己的TPACK体系[6],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7]。其次,技术的应用,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产生影响:技术应用得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125

技术视角,教学交互,层次


,才能更好地终身学习,不断地自我发展。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化应用,不但可促进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无疑也对培养学生与信息化学习有关知识、策略、能力,以及形成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正面情感、态度都大有裨益。2.技术对课堂教学交互的影响(1)技术视角下教学交互的层次教学交互(TeachingInteraction,以下简称交互,英文缩写为“I”)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技术”等同于“机器”。考虑到技术参与程度的不同,本文认为,可把技术影响下的(课堂)交互,划分为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第一个层次:“人-人交互”。此时,技术“零”介入交互,即没有任何技术介入到交互中,此时的交互是纯粹的人与人交互,绝大多数情况下属于面对面的交互,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面对面交互。图2技术视角下教学交互的层次第二个层次:“人-机-人交互”。此时,技术作为一个中介参与交互,主要以交互界面的形式发挥作用,教师和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可以通过这个交互界面实时或非实时、面对面或远程进行交互。此时,交互的双方主体都是“人”,技术只起到传达(转达)或辅助表达交互双方信息的作用,如师生或生生之间利用QQ、E-mail等开展交流协作。第三个层次:“人-机互动”。此时,技术成为交互的“一方主体”而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一方交互者,也就是说,此时,交互的双方,一方是“人”,一方则是“机器”,同时,机器方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智能性。比如,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软件(机器)训练听力,此时,不需要教师参与,一些适应性测试软件[9]就具备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资源、训练难度与训练步骤的功能,并且也具备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实时反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测试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平;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时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Z1期

2 于萍;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Z1期

3 杨雪梅;构建合理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4期

4 张九香;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善问[J];教学与管理;2001年22期

5 舒圣存,雷超阳;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分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袁进霞,石兰月;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生命价值[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陈华;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路[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8 章建晖;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04期

9 梁萍云;有效课堂教学:特征·策略[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年04期

10 陈智琼;赵正;;对课堂教学公平内涵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丽贤;;素质教育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赵永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赵梅;;浅谈如何合理使用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A];2013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蒋绿梅;;怎样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尹凤霞;;让课堂教学活起来[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6 蒋永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乔志成;;课堂教学怎样“开放”[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年

8 金红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优化课堂教学[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9 王安巍;;更新教学评价指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10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兰勤;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是有效教学[N];伊犁日报(汉);2010年

2 王嘉毅;实现“两基”的关键是课堂教学[N];甘肃日报;2011年

3 张国富 作者单位 靖远县北湾中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N];白银日报;2005年

4 王爱英;浅谈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马斌;何谓课堂教学含金量[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江阴 程志贤;课堂教学三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张建坤;课堂教学应该追寻什么[N];大连日报;2008年

8 陈青;引领课堂教学要学会超越技术层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湖北省长阳县都镇湾镇中心学校 谢建军;在一波三折中改进课堂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马宪平;课堂教学中仍需注意那些看似平常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谷力;冲突与和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秀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史传锋;初中信息科技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帆;课堂教学效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程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顶岗实习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丁小倩;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孙庆艳;翻转课堂教学在高中学段的实践调查[D];聊城大学;2015年

7 黄兰;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静静;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丹妮;Weibo与Moodle整合辅助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周伟萍;APMS网上阅卷系统对数学教学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65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65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6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