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混合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主体意识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6 01:48
【摘要】:当今活跃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MOOCs、混合式教学等,真正追求的无外乎学习者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者主体意识指学习者对自身作为学习活动全过程中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观念表现。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实践意识、关系意识三个方面。混合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可以覆盖当前各种在线学习模式的形式特征,其在线属性、开放属性、时空属性、实时属性和学习共同体属性等是所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产物的体现,因此研究学习者在混合式学习实践活动中主体意识的作用与影响,即学习者知识获取的同时主体意识的变化,以及主体意识发展与学习成绩提升的分布关系,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和延展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主体性教育实践多年,建设的混合式教学平台以"促进学习者主体参与,培养学习者主体意识"为核心理念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在该平台实施主体意识横向比较实验和纵向发展评估发现: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有显著的提升;学习者学习成绩与主体意识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学习者学习行为表现(小组表现和平时表现)及其相应的成绩受主体意识直接或间接的显著影响。
【图文】:

框架结构,指标体系,角度,主体性发展


意识模型(张建云,2002)。后有研究又在此基础上在能力意识维度中补充了能动意识,形成七维度模型(张健,2004)。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裴娣娜教授主持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在基础教育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实验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了“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指标体系”,随后进一步延伸出了“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指标体系”。实验将主体性分为“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四个基本特质,并将其细分为10个分析单元;每个分析单元对应若干行为层,根据具体学科和年级对主体性品质的要求应体现的行为特征具体见图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联合实验组,1994)。指标体系将基本特质落实于学习者的实践行为上,从而提升了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图1学生主体性发展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有研究又从功能的角度审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特质,并扩展了其特质层(进一步细化出自为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分析单元,形成了由功能层、特质层、分析单元层和具体行为层的四层结构分析框架(戴忠信等,2010)。上述研究从理论和学科层面建构了主体性的结构与成分,为主体意识的研究奠定了厚重的理论基矗二、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主体意识的框架结构混合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可以覆盖当前各种在线学习模式的形式特征,其在线属性、开放属性、时空属性、实时属性和学习共同体属性等是所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产物的体现。学习者在混合式学习平台上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主体意识的作用与影响具有非常丰富的研究价值和延展意义。马克思在论主体“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时指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

教学活动设计,混合式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年6期/总150期为与学习者主体活动是高度关联的,因此课堂教学不能被弱化和取代。混合式学习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在线平台上也处处表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除了教师教案、全程视频录像、屏幕操作微视频外,还有大量的以问题为导向的例题和例题诠释。再配以往届学习者的作品范本,独立思考、自主行动以形成独立人格将是可行的。图3基于主体意识的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五、混合式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及其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对照研究和发展研究两种实验方法检验混合式学习对被试主体意识的影响以及主体意识与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关系。1.对照检验实验研究团队在2015年春季学期全校“多媒体技术与网页制作”课程中随机抽取两个班,两班均为文科班级,学生人数分别为75人和66人。由于是大一第二学期,两个班选择了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应用基幢期末成绩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均值与方差差异均不显著。两个班周学时同为4节课,一个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与第一学期相同的教学方法,先讲2节课,后按要求上机练习2节课;另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混合式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总共4节课。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是:利用混合式学习平台发布探究任务后,教师的面授有针对性地讲授课程内容的关键知识点并解读知识难点、提出关键问题。此环节基本控制在一个课时。随后学习者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上推介的学习资源和布置的任务开始自主探究。学习者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小组内互动,教师对部分典型问题进行公开解答和演示。该环节不超过2课时。最后一个课时教师将引导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展示、汇报,引导小组互评,最后用15分钟总结当天的教学和知识系统逻辑,并布置下一次课的预习任务。整个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勇;;走进开放的建构主义[J];中国出版;2008年05期

2 徐洁;教育必须尊重个性[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12期



本文编号:2579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79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4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