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一项开拓性成果:滕星教授主编《教育人类学通论》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李复新,瞿葆奎;教育人类学:理论与问题[J];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苏日娜;论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刘晓芳;骆毅;;简评西方教育人类学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常永才;;何以促进教育人类学发展:美国学者学习领域研究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7 李政涛;;汉语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特征[J];教育学报;2008年06期
8 樊秀丽;;教育人类学性格的探讨[J];教育学报;2008年06期
9 陈云恺;;人性培育与教育人类学的本土理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3期
10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冯增俊;;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杨中枢;;本尼迪克特的意义:教育人类学的视角[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巴战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岳天明;重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应然”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李翠 吴艳;专家学者在京交流教育人类学研究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涂元玲;“文化中的教育”:美国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George D.Spindler 之文化教育人类学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甜;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白芳丽;以库恩“范式”理论反思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杨会;德国、奥地利的教育人类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李一杉;对美国《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的文献计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5 黄宫亮;教育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叙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凤娥;“状元村”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单晓溪;斯宾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李恬;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2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8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