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中国上海与德国汉堡民间科普教育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1:08

  本文关键词:中国上海与德国汉堡民间科普教育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最高生产力的标志,它的强大不仅在于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而且在于它被公众理解和参与的程度。要发挥科学技术引领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科普教育必不可少。为完善我国科普教育体系,就必须大力发展民间科普教育。德国民间科普力量强大,是促进德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德国成为世界强国的主要原因。我国科普教育起步晚,科普教育为政府包揽,民间科普力量薄弱。本文以调查研究、比较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中国上海和德国汉堡的民间科普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分析了上海民间科教机构和汉堡校外学生实验室的背景、特点和存在问题等。本文揭示了上海与汉堡民间科普教育的性质与规模、教育对象、课程与教学、师资力量及社会支持等五个方面的差异,总结了汉堡民间科普教育的优势:1)课程方面,德国汉堡民间科普教育更注重课程的自主开发,课程内容更加合理,更注重对传统优势课程的保护;2)师资力量方面,德国汉堡的整体师资水平远远高于中国上海的水平;3)社会支持方面,德国的基金会、专业型企业等民间力量都积极支持科普教育,并在全德语区形成了较为有影响的校外学生实验室。最后,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科普教育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科普教育 中德教育比较 民间教育 科教机构 学生实验室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11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12
  • 绪论12-22
  • 第一节 缘起12-14
  • 一、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与当前国内科普教育不足的矛盾13
  • 二、现代科普教育体系的缺陷与民间科普教育力量不足的双重瓶颈13-14
  • 三、科普教育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14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4-17
  • 一、比较教育学视野中的科普教育15-16
  • 二、对我国(上海)科普教育问题的研究16-17
  • 第三节 本文的设计17-22
  • 一、概念厘定17-18
  • 二、研究方法18-20
  • 三、研究思路20
  • 四、本文的目的与意义20-22
  • 第二章 上海民间科普教育研究22-36
  • 第一节 中国科普教育概况22-24
  • 一、公民科学素养不高,科普教育落后22-24
  • 二、我国科普教育体系存在缺陷24
  • 第二节 上海官方科普教育概况24-26
  • 第三节 上海民间科普教育概况26-29
  • 第四节 上海民间科普教育机构的调查研究29-36
  • 一、上海市民间科普教育机构的特点29-33
  • 二、上海市民间科普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33-35
  • 三、小结35-36
  • 第三章 德国汉堡民间科普教育研究36-57
  • 第一节 德国科普教育概况36-38
  • 一、科技强国,公民科学素养高36-37
  • 二、科普教育活动丰富37
  • 三、企业积极承担科普教育项日37-38
  • 第二节 德国校外学生实验室(Schulerlabore)简介38-48
  • 一、德国校外学生实验室的定义39-40
  • 二、德国校外学生实验室的历史40-42
  • 三、德国校外学生实验室的实验类型42-43
  • 四、德国校外学生实验室的一般标准43-44
  • 五、德国校外学生实验室的分类44-47
  • 六、小结47-48
  • 第三节 汉堡民间科普教育概况48-50
  • 第四节 汉堡校外学生实验室的调查研究50-57
  • 一、汉堡校外学生实验室的特点51-53
  • 二、汉堡校外学生实验室的课程与教学53-56
  • 三、小结56-57
  • 第四章 上海与汉堡民间科普教育的比较研究57-65
  • 第一节 中德科普教育的比较研究57-58
  • 一、在科普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方面57
  • 二、在科普教育对象方面57-58
  • 三、在科普教育方式方面58
  • 第二节 上海与汉堡民间科普教育的比较研究58-60
  • 一、在性质与规模方面58-59
  • 二、在教育对象方面59
  • 三、在师资力量方面59
  • 四、在课程与教学方面59-60
  • 五、在社会支持方面60
  • 第三节 启示60-62
  • 一、在课程方面60-61
  • 二、在教师质量方面61
  • 三、在社会支持方面61-62
  • 第四节 建议62-64
  • 一、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教育62
  • 二、加强科普教育与中小学学校课程的衔接62
  • 三、改善科普教师的待遇,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62-63
  • 四、倡导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63
  • 五、改善科普教育的大环境,重视科普教育的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弊病63-64
  • 第五节 进一步反思64-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一 上海市民间科普教育机构问卷调查70-72
  • 附录二 科学家应主动承担科普教育任务72-77
  • 附录三 研究生期间个人研究成果77-78
  • 后记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普教育是高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J];学会;2000年09期

2 石新明,谢辉;论大学科普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06期

3 叶平,李祖超;中小学大面积实施科普教育的模式创新[J];教育评论;2001年03期

4 黄道宏;科普教育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富贵;台湾的科普教育[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4年04期

6 黄冲;中小学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7 曲小敏,李新行,华明;论吴江市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大众科技;2005年06期

8 路景菊;张乐平;;科普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9期

9 张运红;;二战以来德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途径与特点[J];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10 谢凤娟;;浅论科普教育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民;;转换管理体制,深化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黄志明;;社区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王世义;;创新社区科普教育工作模式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找准支点 突出重点 全力提升基地科普教育水平[A];西南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C];2010年

5 徐欢;;整合科普教育资源 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6 靳萍;耿丽娟;万历;;中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创新模式研究——“重庆市青少年科学探索中心”创新模式构想[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7 鲍荣龙;陈俊峰;;浅析社区科普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任务和作用——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城市社区科普教育实践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王志勇;季荣;;多渠道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建议[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龙小康;;对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观山河巨变 传播地震科普教育知识 全面提升大众科学素质[A];西南地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临河中学 陈伟;农村中学实施科普教育的探索与实践[N];江苏科技报;2007年

2 记者 高爱华;加强对青少年科普教育[N];牡丹江日报;2006年

3 苏建成;立足“惠农”开展科普教育工作[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钟淑筠;科普教育重在“双向交流”[N];广东科技报;2008年

5 记者 缪毅容;上海禁毒科普教育馆揭牌[N];解放日报;2009年

6 记者 吴丹;普及民航专业知识 倡导社会公益文明[N];中国民航报;2009年

7 记者 罗旭;首个公益科普教育基金在京成立[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谭华健 通讯员 海春生;中山科普教育首摘国家级招牌[N];中山日报;2010年

9 叶银莲 市科学技术协会;加强我市农民科普教育工作的对策[N];汕尾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戴丽昕;首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N];上海科技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明君;农村科普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洪昌;公众科普教育模式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杰;科普教育项目流程化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李文峰;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在农业科普教育中的作用[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5 张君楠;北京植物园科普教育现状及拓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6 牛鑫鑫;荥阳市张常村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规划[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万望辉;天文科学数据共享政策及基于科学数据的科普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亮;中国上海与德国汉堡民间科普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付晓琛;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洪杰;中国近代科普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上海与德国汉堡民间科普教育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9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