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理论及实施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0-05-06 17:03
【摘要】: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立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内涵,识别研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关联,解读研究性学习课程和传统学科课程的本质区别,追溯研究性学习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时代呼唤研究性课程的回归,研究性学习怎样在实践层面具体操作的现实性问题,本文即从以上几个角度出发最后落脚于实施模式的建构,属实践性研究。 研究性学习发端于苏格拉底,发展于卢梭、裴斯泰洛齐,光大于杜威,至布鲁纳、施瓦布已形成一种相对于接受式学习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时代呼唤教育创新,研究性学习正是以方法和课程并存的方式从自我、社会、环境及学科课程中汲取课程资源,改变以往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它从属于人类的好奇心理,起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探究。作为方法,它理应向学科课程渗透,和接受式学习方法一道承担塑造学生完美个性的使命。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它从属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以显性课程方式强制设立的、学校自主开发评价的校本课程。它指以专题或项目设计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我、社会、环境中选择感兴趣的事实进行个人或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学会学习和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立为促进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搭建了平台;研究性学习和学科课程的结合为研究性学习的持续发展捉供了强大支持。但从试点学校运作情况及作者对二百多位宁、陕、豫三省教师调查分析看,广大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存在巨大认识误区,他们要么视“研究”为神秘;要么对“研究”有误解,更不知怎样“教”好一门既无“纲”又无“本”的课程。 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历史与现在,研究性学习和传统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几个方面分析、解构,从而指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内涵,得出如下结论: l)研究性学习不论作为方法还是课程都应大力在中小学提倡。 2)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有益补充,它们是统一交互,相辅相 成,相反相成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课税又有整休忖,向上性,开放性,生成性特2.L。 在此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第二部分重点建构了四种研究性学习的具体 实施操作模式并在实践中作了尝试。 l)学科课程模式 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穿于所有学科教 一学中,其流程为:呈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交 流论证—一归纳提高。 2)专题研究模式 它以专题为课程载体,用类似科学家的研究方式为学 习方式,关注自然,社会及自身,注重亲历实践,重在转变单一的学习方式, 培养发现型人才。其基本思路是:知识准备——一专题分析—一建库选题—一 成立课题组——一论证课题——一开题报告——一实施研究——一结果分析——一成果 交流——一成绩评定。 3)项目设计模式 通过学生对某一目标项目的要求为总起点,,亲历环境 分析,资料收集,创意设计以达到项目要求的学习活动。其流程为:项目计 划——一项目招标——一项目设计——一项目展示——一项目评价。 4)实验研究模式 利用学校实验室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开展的研究学习活 动。具体作法是:选题——一方案设计——一实验验证——一结果分析。 对实施的操作自然会遭遇各种具体问题,作者在第三部分专门对可能遇 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解析,指出了实施中的误区,实施中教师的素质素历 要求,实施中要处理好的关系、实施中的指导及评价和管理等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424
本文编号:2651582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4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一;;研究性学习在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1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65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