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试论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6-17 11:58
【摘要】: 知识是制约和影响学校课程设计的重要因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课程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课程知识观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我们只有确立了科学、合理的课程知识观,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改革,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改革时,不仅要从社会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更要从课程知识观的角度来审视和规划学校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问题。 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与我国学校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进步推动着当代知识观的转型,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需要建构一种新的课程知识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状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第二部分着重对传统课程知识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反思。论文认为,传统的课程知识观中,在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上,传统知识追求的是客观性;就认识过程而言,传统知识是一种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机械的“镜式”反映的结果;在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上,传统知识强调的是描述性;在知识与认识结果的关系上,传统知识追求的是绝对的确定性。 第三部分重点探讨了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基本特征。人们在对传统的课程知识观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课程知识观不同于传统课程知识观的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具体表现在理解性、建构性、规范性和不确定性等四个方面。 第四部分系统论述了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对于我国学校课程改革的诸多启示。论文认为,我国的学校课程改革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的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改革学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加强综合课程的建设,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编制开放性的课程和教材,建构学生丰富完满的精神世界;变革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发现式学习、从个体独立式学习到小组合作式学习、从传承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的根本转变,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4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琴;郭宝;;关于我国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2 钱琼;;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审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9期

3 廖哲勋;;用发展的眼光透视当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兼论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02期

4 鄢翔;;当代课程与教学论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12期

5 王健;;当代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反思:基于“有限理性”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4期

6 张传燧;周卓莹;;论当代课程理论发展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郝德永;;当代课程改革:方法的局限与症结[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2期

8 李欣;;国外课程评价理论发展及启示[J];成功(教育);2013年08期

9 彭虹斌;;从“实体”到“关系”——论我国当代课程与文化的定位[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10 任亚琼;;杜威课程转向的三个维度及其对我国当代课程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邓菲;胡兴昌;;科学教育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万军海;;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杨东;;构建和美课程 创建和谐课堂——促学校课程改革深入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年

4 黄飞;;浅谈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5 于峰;;校长——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头羊[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长伟(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王丽琴(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王彦力(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向理性的深处漫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冯建军;课程改革方法论的突破性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杨明全;《理解课程》:超出常规说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四耕;走出课程改革的“青春期”[N];中国教师报;2017年

5 杨四耕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校课程改革要有“零度”思维[N];中国教师报;2017年

6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四耕;设置一个“触点”,让课程改革得以突破[N];中国教师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攀峰;试论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伟红;当代课程的和谐美新探:生命美学的观点[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冯静;中学语文活动课设计与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艳;让课程回归学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17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717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3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