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民办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8:09
【摘要】: 我国现代民办学校开办较晚,历史尚短,多项调查表明,民办中小学的学生多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多为企业家、自由职业者,或家庭状况比较复杂,多无太多的时间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学生入学的学习成绩一般会低于普通公立学校的学生。并且,民办校的学生入学之后,一般实行寄宿制,学生和家长的接触减少,和同学老师的接触增多,同学之间的矛盾增多,据初步的实地了解,民办校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厌学情绪、青春期问题等等,与普通公立学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民办学校要想减少问题发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但是,就查阅文献的情况来看,对绝大多数民办学校而言,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尚缺乏研究。 所以,本研究欲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民办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民办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进行心理辅导实验,对民办学校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访谈、心理辅导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为了解民办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采用量表调查的形式,从宏观的角度探讨民办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调查问卷包括心理健康诊断量(MHT)、自尊量表(SE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 调查对象包括石家庄某民办学校初一、初二的所有学生(初一257人,初二202人,总计459人,石家庄某普通中学初一、初二相当数量的学生(初一206人,初二201人,总计407人)。最后调查结果进行对照以发现民办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存在的特殊性。 结果发现,民办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学校的初中生;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初一学生;女生自尊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家庭功能的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四个维度的学校类型间的差异不 显著:问题解决、角色、总的功g芝三维度的学校类型间的差异显著,年级、性别、 家庭月人均收入、来源对家庭功能的各维度的影响基本不显著,只有在沟通维度上 有性别差异,女生家庭较男生沟通要好,总的功gat度上有年级差异,初一学生家 庭较初二学生家庭更健康。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越 高,其自尊感也越高;家庭功能显著影响于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中,情感反应一 维在特点上与。卜理健康水平特点尤其相似,所以,情感反应与学生的。O理健康水平 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然后,采用开放式访谈的形式,从微观角度把握民办校初中上0理健康特点, 及其形成原因。具体研究目的为: 1、了解民办初中上0理问题现状。 2、分析影响民办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3、提出提高民办初中生。O理健康状况的策略,为学校,L’fll:uiaseax育的内容设计提供 依据。 访谈的对象根据量表调查结果,按焦虑类别、严重程度分类抽取学生,总计26 人。访谈内容包括,学习状态、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状态和可能面临的烦恼, 对于烦恼所采取的态度、行为,以及所产生的结果。 访谈过程进厅录音。访谈之后,将录音的全部内容一宇不差的整理成文字,资 料分析采用“情境分析”与“类别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结果发现,民办学校初中生的。0理健康问题主要是适应性问题。当事人面对烦 恼时的不当反应是造成民办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初中生思维的不 成熟性和生活经验的欠缺,以往生活的痕迹和教育的简单、无力是造成民办校初中 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最后,根据量表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的结果,采用心理辅导实验的形式,初步探 讨提高学生面对生活问题时的应对能力,是否gg)t.v-xai民办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_> 在调查与访谈结果思想的指导下,与该民办学校的,0理老师交换了意见,达成 共识。因为在具体教学方面,该割Rgsq丰富,具体课程的设计主要由她进行并教 学。 课程内容的设计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l、针对大部分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与他呵门 分析,一起分享。 讨论面对某具体问题时的多种可gde诀办法,分析各种办法的利弊。 2、不是单就问 决问题,而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头 脑分析问题,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即以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为载体,在此基 础上培养其形成一种品质,处事不惊,理清头绪,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而4怖谋 种情绪所困。 3、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理解与关爱。 实验对象为石家庄某民办学校所有初一、初二学生。研究工具采用心理健康诊 断量表加盯)、自尊量表(SES)。研究步骤为: l、在新学年的开始一周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u,@雌问卷为心理健康 诊断量表(MHT)、自尊量表(SES)。 2、对所有学生按班级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心理救灾应成为重要救灾手段[J];中国减灾;2006年10期

2 王学勤;黄麦华;;服毒自杀患者心理干预[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张娅;;一场人心援助持久战[J];商务周刊;2008年12期

4 万彩艳;;用音乐滋补心灵——谈音乐心理干预[J];音乐生活;2009年08期

5 王加绵;对中小学生非道德行为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教育;1998年Z1期

6 卢晓建;加强心理干预 戒除学生网瘾[J];班主任之友;2005年03期

7 刘萍;;美国灾后心理干预经验[J];乡镇论坛;2008年16期

8 卢克保;;现身说“病”:医生对我“心理干预”[J];新天地;2008年07期

9 张秀春;;大学生对视恐惧的元认知心理干预个案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9期

10 邹韶红;张亚林;黄国平;;夫妻暴力心理干预的现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蕾;黄颖琼;;早期心理干预对地震伤危重病人的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德娟;;手术全期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肖利华;王晓燕;邬小文;;烧伤自体皮移植术前心理干预护理[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艺;;高强度工作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干预[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习建华;陈淑萍;王丽华;;心理干预联合氟比洛芬酯对七氟醚全麻下苏醒期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连凤;;心理干预在MRI检查幽闭恐惧症中的价值[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永宁;;小儿入手术室前等候期的心理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0年

8 王建平;林文娟;孙宏伟;;癌症病人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唐菊英;马迎春;吴玉娟;王叶红;;心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采集亲缘供者心理状态的影响[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索蕾;;疼痛心理干预对肛肠科手术患者疼痛感受的影响[A];2009浙江省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肛肠外科新技术培训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咏梅;危机心理干预人员应急而需[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2 吴睿鸫;心理干预也是一种灾后重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3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游永恒邋川报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吴佳惠;孩子心理干预切忌重复进行[N];四川日报;2008年

4 朱耘;心理干预:第一时间[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记者 方芳;各大医院知名专家会诊来京伤员[N];北京日报;2008年

6 王娅莉;“绿丝带爱心使者”心理干预培训启动[N];中国质量报;2008年

7 隋婉娉;心理干预工作要打持久战[N];消费日报;2008年

8 陈金伟;自我心理干预8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金璐邋邢少红;我市召开心理干预研讨会[N];金华日报;2008年

10 武警总医院心理门诊心理医生 史宇;心理干预要学外科医生[N];健康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毅侠;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2 吴菁;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3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广新;多药耐药基因-1、BDNF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关系及患者生存质量系列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段书;抑郁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心理学和生物学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刘琴;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梅峰;临床心理学视野下的新入监服刑人员心理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奚s

本文编号:2719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719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5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