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研究有关商务的网络视频教学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模态研究有关商务的网络视频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通信手段和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过去,教学主要局限在教室里的黑板,书籍和粉笔,但现在的网络信息时代已经改变了这种结构。网络视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模式,通过它学习者可以随时获得各个方面的最新知识。虽然网络教学很快地风靡全球,但很少有人研究网络视频教学中模态在构建意义方面的实现方式。因此基于多模态,本文作者尝试研究有关商务的网络视频教学各模态的意义建构。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和张德禄分析模型(从文化、表达、内容和语境层次分析),本文作者形成一个具体分析模型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有关商务的网络视频教学在实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时有哪些特征;(2)在有关商务的网络视频教学中各模态是如何分布的;(3)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话语意义。本文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以弥补之前在多模态研究方面研究缺少定量研究的不足。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和张德禄的理论,作者形成了具体的分析框架且利用软件ELAN分析了10个来自优酷的商务视频。在ELAN的帮助下,作者在软件中用分割模式和标注模式对所有视频进行了处理。基于提出的分析框架,对分割完的内容进行了标注。然后作者统计出各个模态的时间和命中次数。随后定性研究主要从以下进行:首先,本文从文化、情景、表达和内容层次分析了各个模态,在内容层次着重分析了每个模态如何实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期间也阐述了有关商务的网络视频教学的特点;其次,分析了各模态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如何使各个模态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话语意义。本文研究结果为:第一,从张德禄的文化层次:文化背景差异会导致模态选择以及时间投入不同。研究显示中外教师在不同教学阶段投入不同时间,使用了不同频率的模态。国外老师比中国老师在课程激发和导入阶段投入更多时间;同时国外老师比中国老师使用的模态多。各模态和时间分配显示出不均衡的特征。第二,网络视频教学有个显著特点:没有真实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因而这种教学活动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要求老师具备多模态理论和对科技产品使用能力。第三,网络视频教学也可以从多模态角度分析,不是所有的模态可以同时实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如面部表情传达互动意义和再现意义,但没有实现构图意义。第四,在网络视频教学中,视觉模态虽然和听觉模态共存并且拓展了听觉模态但从标注的几个层面视觉模态占了较大比例。第五,在所选语料有关商务的网络视频教学中各个模态是密切联系的,表现为互补或者非互补关系。部分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是互补的,如一些肢体动作和老师的话语;而有些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是非互补的,如“敲打”这个动作和插入的音频。通过对有关商务的网络视频教学模态的探索,本文希望可以更好利用模态符号资源从而丰富多模态研究领域并且为将来的网络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多模态分析 有关商务的网络视频教学 视觉和听觉模态 相互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8-9
- 摘要9-11
- ABSTRACT11-18
- ABBREVIATIONS18-19
- CHAPTER I INTRODUCTION19-2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19-20
-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20-21
- 1.3 Research Organization21-23
-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23-30
- 2.1 The Definition of Multimodality23-24
- 2.2 An Overview and Three School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24-30
- 2.2.1 The Studies on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broad25-27
- 2.2.2 The Studies on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t home27-28
- 2.2.3 The Studies on Network Video Teachings28-30
- CHAPTER III THEORETICAL FRAMEWORK30-45
- 3.1 Halliday’s Metafunctions30-33
- 3.1.1 Metafunction Hypothesis30-32
- 3.1.2 Strata and Realization32-33
- 3.2 Visual Grammar33-40
- 3.2.1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34-36
- 3.2.1.1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34-36
- 3.2.1.2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36
- 3.2.2 Interactive Meaning36-39
- 3.2.3 Compositional Meaning39-40
- 3.3 Zhang Delu’s Synthetic Model40-43
- 3.4 A Proposed Model for This Thesis43-45
- CHAPTER IV METHODOLOGY45-54
- 4.1 Research Questions45
- 4.2 Research Material45-47
- 4.3 Research Tools47
- 4.4 Research Procedure47-54
- CHAPTER V RESULTS AND DISCUSSIONS54-91
- 5.1 Analysis from Culture Level54-60
- 5.2 Analysis from Situation Level60-62
- 5.3 Analysis from Expression level62-65
- 5.4 Analysis from Content Level65-86
- 5.4.1 VG in Gaze65-69
- 5.4.2 VG in Gesture69-74
- 5.4.3 VG in Facial Expression74-77
- 5.4.4 VG in PPT77-84
- 5.4.4.1 Visual Text77-80
- 5.4.4.2 Single Images80-81
- 5.4.4.3 Texts and Images81-84
- 5.4.5 VG in Auditory Modality84-86
- 5.5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Modes86-91
- 5.5.1 Complementary Relation86-87
- 5.5.2 Non-complementary Relation87-91
- CHAPTER VI CONCLUSION91-98
- 6.1 Major Findings91-94
- 6.2 Implication94-95
- 6.3 Suggestions95-97
- 6.3.1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95-96
- 6.3.2 Suggestions for Learners96-97
- 6.4 Limitations97-98
- WORKS CITED98-104
- APPENDIX I104-105
- APPENDIX II105-10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瑞;;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新动态[J];许昌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白美娴;;人-机-人交流中符号模态选择及其意义整合——以多模态语篇博客网页分析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李毅;石磊;;教学中的多模态隐喻——应用隐喻研究的新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3期
4 谢竞贤;董剑桥;;论多媒体与多模态条件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6期
5 胡壮麟;;多模态小品的问世与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4期
6 丁薇;;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与大学生的多元表达能力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刘娟;;多模态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设计与效果研究[J];海外英语;2011年04期
8 张丽;张志敏;;多模态视角下诗画语篇解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张小彩;刘陈艳;;多模态语篇分析视角下的视听说教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曾庆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性及其作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东;谷珍;杨燕平;白鹤;;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及效果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2 张霄军;;多模态语料库:抢救濒危语言的有效途径[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凡;王宏;;多模态情感数据标注方法与实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4 赵贤;;多模态基底系统性质研究[A];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友安;胡云安;周绍磊;;Hammerstein系统的多模态模型及其两步辨识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钟若飞;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SZ-4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处理与应用评价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康志峰;;口译中多模态的AA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俊辉;李文政;李学军;;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医疗设计与肿瘤精确治疗[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9 孟祥亮;史元春;杨欣;;基于分层原语的多模态输入统一访问接口[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在SZ-4飞船模拟验证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垠;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罗绵卫 王建成;中国航天科工高分专项实现零突破[N];中国航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事件监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侯涛;多信息融合滤波的多模态智能控制在高速列车速度控制中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聂为之;多模态媒体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刘鹏;慢性伤口光学仿体的多尺度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宝磊;多元优化过程记忆算法及动静条件下多模态寻优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7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逯波;多模态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谭帅;多模态过程统计建模及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10 王洋;多模态图像检索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多模态话语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2 邵荣;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玉竹;中美报刊政治漫画的批评性多模态话语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4 周德英;基于多模态互动意义的公益广告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蒋迪;计划生育宣传画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6 宋康利;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7 张君艳;中国文化网主页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凌霄;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平面商业广告英汉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杨晓倩;多模态语篇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10 葛欣;中职英语物流词汇多模态教学模式探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模态研究有关商务的网络视频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7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