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科学课的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18:56
【摘要】: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统一的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落实。在本论文中,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科学课的专题协作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分析和教育实验对科学课程的有关教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希望能为即将大规模开展的科学课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 本论文由五个章节组成。在“第一章 科学课程简介”中,给出了科学课程的界定,介绍了科学课程的发展历史、改革趋势以及改革困难等。在“第二章 教学模式简介”中,给出了教学模式的界定和研究意义,介绍了教学模式的结构及特点。在“第三 章科学课的专题协作教学模式”中,给出了科学课的专题协作教学模式的界定,分析了科学课的专题协作教学模式的内涵。在“第四章 建构主义理论及相关理论简介”中,介绍了科学课的专题协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相关的一些理论。在“第五章 科学课的专题协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首先说明了专题协作教学模式的实验设计、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操作要点及网页的制作等;然后给出了测试的评价与结果分析;最后,根据本实验研究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目前的教学弊端,对科学课的教学提出一些有益的教学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锦珠;;科学课的“乱”与“活”[J];辅导员;2011年27期

2 武力强;;改变观念,提高科学课效率[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8期

3 杨虚杰;;居里夫人上科学课[J];教师博览;2011年07期

4 张静;;一堂有趣的科学课[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8年10期

5 刘艺红;;科学课是“好玩的”[J];探秘(科学课);2011年08期

6 陈喜燕;;科学课展现生命的魅力[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4期

7 姚强东;;上得“意”忘“形”的科学课[J];探秘(科学课);2011年07期

8 仇丽君;;科学课堂不只有“科学探究”[J];探秘(科学课);2011年08期

9 周明;;做好小学科学课堂实验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10 章美琴;;农村小学科学的现状与实施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雨田;;武汉地区初中推行“科学课”利弊谈[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雷连华;;科学课开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张王燕;;浅谈如何在科学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程江卫;;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5 陈丽;;科学教育人性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孙玲;;给科学课插上网络的翅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7 徐毅刚;;浅谈在小学科学应用微型实验的尝试[A];第七届全国微型实验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祝雅琦;;科普资源利用与未成年人科学素养培养——科学课引导科普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途径[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胡俊;蒋克娟;;在科学课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黄立志;;适应新课程 走进科学课——浅谈初中理、化、生、地教师的角色转变[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晋玉;步履维艰科学课(上)[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记者 张圣华;珍贵的科学课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夏献平;科学课,为你忧来为你欢[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翟晋玉;步履维艰科学课(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刘效仁;学生为何对科学课没兴趣[N];人民日报;2004年

6 陈坚;科学课怎样去“探究”?[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新华社记者 戴劲松 卢娟;科学课改革:学生爱上,高考答应吗[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王瑟;莫将科学课变成“念书课”[N];光明日报;2007年

9 宋晓梦;科学课为何举步维艰[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河南省许昌实验中学 从德周;夭折的科学课问题出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都;关于复杂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可平;STS教育:挑战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江;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科学课的教学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武艳红;科学课程实施中人力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红英;科学课程信息资源的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熊美姝;教育技术在科学课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风帆;关于科学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娟;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兆辉;甘肃省陇南市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振伟;小学科技教育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欢;从理念到课堂—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实现条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敬标;南京市小学科学课教师素质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69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769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