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抗挫折能力及影响因素:上下学期发展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一新生抗挫折能力及影响因素:上下学期发展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面临高强度的学业压力,而生理和心理发展相对不稳定使高中阶段成为一个更易聚集心理冲突的“动荡期”。高一新生面对新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很容易遭遇想像性及实质性挫折。为更好地帮助高中生面对挫折、解决冲突,心理学领域兴起了一个全新概念“抗逆力(resilience)”,即抗挫折能力,它被认为是个体适应环境,发展心理潜能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并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为探明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某重点高中高一新生288人(其中,男生126人;女生162人),以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中文版自我描述问卷Ⅱ型(SDQ II)为调查工具,运用问卷法和统计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一新生进行了间隔十个月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高一新生的抗挫折能力总分较高,抗挫折能力状况良好,两次测量抗挫折能力总分未呈现显著变化,但坚韧性、乐观性维度下学期较上学期有显著上升;两次测量男女生抗挫折能力总分均无显著差异,上学期女生乐观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但下学期差异消失。(2)两次SDQ测量表明:高一新生自我概念总分较高,呈下降趋势,男女生在体能、言语能力、与父母关系、与异性关系维度呈现显著差异,男生体能得分高于女生,其它三个维度女生高于男生。(3)从抗挫折能力、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三者的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概念与抗挫折能力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一般自我概念和与同性关系两次都进入抗挫折能力回归方程,与同性关系起正向预测作用。抗挫折能力总分、坚韧性维度与数学成绩呈现显著正相关,与语文和英语成绩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高中学生 抗挫折能力 自我概念 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1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的8-9
- 1.3 本研究的意义9-10
- 1.4 本文的结构10-11
- 第2章 文献综述11-25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11-14
- 2.1.1 挫折11-13
- 2.1.2 抗挫折能力13-14
- 2.2 相关研究14-25
- 2.2.1 国内外对抗挫折的研究综述14-18
- 2.2.2 自我概念的文献综述18-23
- 2.2.3 自我概念和抗挫折能力的关系综述23-25
- 第3章 研究方法25-29
- 3.1 研究对象25
- 3.2 测量方法和工具25-27
- 3.3 研究程序27-28
- 3.4 数据处理28-29
- 第4章 研究结果29-46
- 4.1 高中生抗逆力的基本状况29-30
- 4.2 高中生自我概念的情况30-33
- 4.3 抗逆力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比较33-35
- 4.4 高中生抗逆力情况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35-39
- 4.5 高中抗逆力与语数外成绩的相关性39-40
- 4.6 自我概念与语数外成绩相关性40-44
- 4.7 高中生抗逆力与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44-45
- 4.8 高中生抗逆力与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45-46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46-54
- 5.1 关于研究的设计46
- 5.2 关于研究结果46-54
- 5.2.1 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情况与变化趋势47-49
- 5.2.2 高中生自我概念的情况与变化趋势49-50
- 5.2.3 抗挫折能力与自我概念的关系50-52
- 5.2.4 抗挫折能力、自我概念与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关系52-54
- 第6章 结论、不足与建议54-57
- 6.1 结论54
- 6.2 不足54-55
- 6.3 建议55-57
- 参考文献57-62
- 附录62-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惠华;;谈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3期
2 宗艳梅;;试论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2年01期
3 岳磊;;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挫折感分析及抗挫折能力培养探讨[J];金田(励志);2012年10期
4 于彦;;对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几点认识[J];神州;2013年01期
5 蒋重清,杨志;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1年11期
6 王亮;谈冰上课教学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4年05期
7 孙德占;;毕业前夕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之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胡永健;;中职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9 刘丽英;刘云艳;;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发展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10 王方玉;吴洪梅;;高职生抗挫折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浩哲;;第十讲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细亮 熊修宁 记者 王国斌;八七一○部队帮助新兵提高抗挫折能力[N];人民武警;2007年
2 山口顺子;日本儿童的吃苦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蒋卫萍;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N];中国体育报;2009年
4 艾琳工作室策划;让我们的孩子坚强一点点[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赵阳;培育四种意识 提升四种能力[N];丽水日报;2010年
6 见习记者 刘佳;让暴力远离校园[N];天津教育报;2010年
7 袁州区下浦中学 南燕;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抗挫折能力[N];宜春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王爱国 周炜 点评人 史秋衡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博导;数据“把脉”大学生成长之需[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谢文英 实习生 张天雨;学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意商”[N];检察日报;2011年
10 安化县法院党组书记 院长 张立新;加强法官修养要“四轻四重”[N];益阳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炯波;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2 余新征;高一新生抗挫折能力及影响因素:上下学期发展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麦小雪;儿童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亚军;高中生抗挫能力调查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5 莫莎;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研究及其教育启示[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6 闫永鹏;小学高年级农民工子女抗挫折能力现状调查与学校教育管理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锋;当前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其培养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梁青春;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丽英;幼儿抗挫折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蔡金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高一新生抗挫折能力及影响因素:上下学期发展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8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