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生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14:53
个体在进行生命发展时,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会参与其中。同时,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这三者之间,它们的资源是能够进行共享。而展现出教育的作用恰恰需要结合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力,三者之间进行聚结,从而产生合力。也是因为这样,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达成共生关系。他们三者之间在共生时都需要彼此适应、彼此促进。确定了三者的共生关系不仅能推动社会教育对其重视,还能促进教育学重建。
【文章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8,(24)
【文章页数】:1 页
【文章目录】:
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共生原则
1.1 彼此适应原则
1.2 彼此促进原则
2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共生意义
2.1 重视社会教育
2.2 家庭教育展现其独立性
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终身教育视界: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力的聚通与提升[J]. 叶澜. 中国教育科学. 2016(03)
[2]民族地区多种教育形态共生理论研究[J]. 陈荟,孙振东. 民族教育研究. 2015(04)
[3]社会教育:不宜是补充[J]. 侯怀银. 中国德育. 2013(02)
[4]“社会教育”解读[J]. 侯怀银,张宏波. 教育学报. 2007(04)
[5]从学校批评看学校不能承受之重——兼论教育的责任分担[J]. 石鸥. 教育研究. 2002(01)
[6]共生概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 洪黎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04)
本文编号:2966865
【文章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8,(24)
【文章页数】:1 页
【文章目录】:
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共生原则
1.1 彼此适应原则
1.2 彼此促进原则
2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共生意义
2.1 重视社会教育
2.2 家庭教育展现其独立性
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终身教育视界: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力的聚通与提升[J]. 叶澜. 中国教育科学. 2016(03)
[2]民族地区多种教育形态共生理论研究[J]. 陈荟,孙振东. 民族教育研究. 2015(04)
[3]社会教育:不宜是补充[J]. 侯怀银. 中国德育. 2013(02)
[4]“社会教育”解读[J]. 侯怀银,张宏波. 教育学报. 2007(04)
[5]从学校批评看学校不能承受之重——兼论教育的责任分担[J]. 石鸥. 教育研究. 2002(01)
[6]共生概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 洪黎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04)
本文编号:2966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96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