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社会的伦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06:44
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的发展,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虚拟社会正在浮现。虚拟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虚拟性。虚拟的本质就是“数字化”、“符号化”。虚拟社会的产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提出了挑战。虚拟社会结构上的开放特征及其与现实社会的兼容性特征,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本文第二章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这些问题的爆发,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也与网络中人性的异化有关;既有网络伦理自身的理论根源,也有网络外部的社会根源,比如,人们在网络空间观念上存在误区、网络法律权威的弱化等。对虚拟社会中的伦理问题的克服与控制,首先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与阐释,以认清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技术层面上的直接控制,同时,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施行他律控制,并辅之以伦理关怀的自律控制,实现人性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终极控制。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网络虚拟社会界说
第一节 网络发展概况
一、 网络及其功能
二、 网络发展追根溯源
第二节 虚拟社会的涵义及其特征
一、 虚拟生存、虚拟实在与虚拟社会的阐释
二、 网络虚拟社会的特征
第三节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
一、 解析“虚拟”
二、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
三、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第二章 网络虚拟社会的伦理问题描述
第一节 网络技术的运行和使用上的伦理问题
一、 道德冲突
二、 道德冷漠
三、 人际情感疏远
四、 不平等使用
五、 网民隐私受到侵犯
六、 安全威胁
第二节 伦理范畴构成要素角度的伦理问题
一、 在伦理意识方面:道德相对主义盛行
二、 在伦理规范方面:出现道德失范
三、 在伦理行为方面:出现大量不规范行为
第三节 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新界定
一、 网络隐私:抑或需要一种新的界定
二、 网络“安全责任”的新思考
三、 资源共享与信息垄断冲突的新解
四、 黑客伦理评析
第三章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一节 网络技术及其运行层面上的内部根源
一、 网络技术及网络建设“先天不足”
二、 网络运行“后天发育不良”
第二节 网络伦理自身的理论根源
一、 现有网络伦理自身存在难以排解的理论悖论
二、 网络伦理的“伦理意义”较弱
三、 网络的伦理规范难具操作性
第三节 网络伦理问题的社会根源
一、 网络空间观念存在误区
二、 网络虚拟社会的兼容性使伦理主体无所适从
三、 虚拟社会放大了现实社会的伦理问题
四、 网络法律权威弱化
五、 现行伦理规范空洞说教
六、 人自身的心理根源
第四节 人性根源
一、 我言故我在
二、 人是符号动物
三、 符号的异化:人性异化存在潜在威胁
第四章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控制
第一节 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技术控制
第二节 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法律控制
一、 修订网络法律法规
二、 建立网络行为的监督机制
三、 把握“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第三节 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伦理控制
一、 矫正价值导向
二、 整合传统伦理资源
三、 对网络技术进行道德关怀
四、 关注人性的全面发展——终极控制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虚拟生存的意义性探究[J]. 程建家,殷正坤.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02)
[2]评析网络黑客现象[J]. 蒋文保,范勇.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1(01)
[3]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J]. 韩璞庚. 现代哲学. 2000(04)
[4]关于网络社会的伦理思考[J]. 黄东桂. 学术论坛. 2000(06)
[5]西方计算机伦理学研究概述[J]. 王正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10)
[6]论信息安全的道德防线[J]. 吕耀怀.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10)
[7]试论计算机网络的道德问题[J]. 周宏. 道德与文明. 2000(05)
[8]关于网络发展的伦理学思考[J]. 楚丽霞. 天津社会科学. 2000(05)
[9]网络生存与社会控制[J]. 张彬,庞涛. 攀登. 2000(05)
[10]网络时代的伦理问题[J]. 李兰芬. 江海学刊. 2000(04)
本文编号:3000658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网络虚拟社会界说
第一节 网络发展概况
一、 网络及其功能
二、 网络发展追根溯源
第二节 虚拟社会的涵义及其特征
一、 虚拟生存、虚拟实在与虚拟社会的阐释
二、 网络虚拟社会的特征
第三节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
一、 解析“虚拟”
二、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
三、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第二章 网络虚拟社会的伦理问题描述
第一节 网络技术的运行和使用上的伦理问题
一、 道德冲突
二、 道德冷漠
三、 人际情感疏远
四、 不平等使用
五、 网民隐私受到侵犯
六、 安全威胁
第二节 伦理范畴构成要素角度的伦理问题
一、 在伦理意识方面:道德相对主义盛行
二、 在伦理规范方面:出现道德失范
三、 在伦理行为方面:出现大量不规范行为
第三节 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新界定
一、 网络隐私:抑或需要一种新的界定
二、 网络“安全责任”的新思考
三、 资源共享与信息垄断冲突的新解
四、 黑客伦理评析
第三章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一节 网络技术及其运行层面上的内部根源
一、 网络技术及网络建设“先天不足”
二、 网络运行“后天发育不良”
第二节 网络伦理自身的理论根源
一、 现有网络伦理自身存在难以排解的理论悖论
二、 网络伦理的“伦理意义”较弱
三、 网络的伦理规范难具操作性
第三节 网络伦理问题的社会根源
一、 网络空间观念存在误区
二、 网络虚拟社会的兼容性使伦理主体无所适从
三、 虚拟社会放大了现实社会的伦理问题
四、 网络法律权威弱化
五、 现行伦理规范空洞说教
六、 人自身的心理根源
第四节 人性根源
一、 我言故我在
二、 人是符号动物
三、 符号的异化:人性异化存在潜在威胁
第四章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控制
第一节 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技术控制
第二节 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法律控制
一、 修订网络法律法规
二、 建立网络行为的监督机制
三、 把握“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第三节 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伦理控制
一、 矫正价值导向
二、 整合传统伦理资源
三、 对网络技术进行道德关怀
四、 关注人性的全面发展——终极控制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虚拟生存的意义性探究[J]. 程建家,殷正坤.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02)
[2]评析网络黑客现象[J]. 蒋文保,范勇.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1(01)
[3]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J]. 韩璞庚. 现代哲学. 2000(04)
[4]关于网络社会的伦理思考[J]. 黄东桂. 学术论坛. 2000(06)
[5]西方计算机伦理学研究概述[J]. 王正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10)
[6]论信息安全的道德防线[J]. 吕耀怀.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10)
[7]试论计算机网络的道德问题[J]. 周宏. 道德与文明. 2000(05)
[8]关于网络发展的伦理学思考[J]. 楚丽霞. 天津社会科学. 2000(05)
[9]网络生存与社会控制[J]. 张彬,庞涛. 攀登. 2000(05)
[10]网络时代的伦理问题[J]. 李兰芬. 江海学刊. 2000(04)
本文编号:3000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00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