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校园既有建筑绿色适应性改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20:15
  随着我国建筑科技的发展和对可持续性建筑改造研究的深入,低碳环保的既有建筑改造实践越来越多。以安徽建筑大学科研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建筑现状的整理分析和已有改造案例的思考和借鉴,提出了校园既有建筑的适应性改造方案。方案以资源节约和功能适用为出发点,结合了地区经济和校区环境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宜的改造技术和方法,完成了改造设计。研究旨在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效率,实现建筑生命的延续,为校园既有建筑的可持续性探索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住宅科技. 2018,38(1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校园既有建筑绿色适应性改造研究


相关现状问题的手绘及实景图

总图,教育建筑


学C楼和图书馆旁的草地之间,背面紧邻校园的主干道,东侧与风雨操场之间隔着一个矩形小广场,西面为图书馆前广场,与周边的建筑间距适宜。长方形建筑形体平行于校园主要规划道路设置,主朝向为西南方向(图1)。建筑分为三层,为单面外走廊(南侧走廊)的空间布局,整体形态为长方体,建筑立面开窗简洁,元素单一。建筑内部功能房间主要为建筑、规划和景观研究所。交通系统除每层走廊外,就是作为垂直交通核的中央楼梯,设计较为简洁(图2)。1.2现状问题从调研获取的照片资料、建设概况和实地使用情况分析(图3),该既有建筑现状问题较多,且呈现的各个部分又基本上相互关联。例如,前广场空间的设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建筑采光通风的情况;建筑造型设计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室内空间的品质等。现状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的现象在其他既有建筑中也时有出现,因此,对于既有建筑的改造而言,单纯地从一个方面入手很难取得较为有效地成果。针对科研楼现状和使用要求,将所有的可改造因素分为待优化和急需优化问题两部分。其中待优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造型、公共空间两个方面(表1)。而急需优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平面功能、交通系统、绿化环境、排水系统、采光通风、保温空调等诸多方面(表2)。2改造原则通过整合上述的现状问题,依据生态性和适用性这两个基本设计目标,方案从整体到局部,分层次而又彼此照应地对该教育建筑进行优化改造。结合建筑的使用现状和结构承载程度,该次既有教育建筑改造的设计原则为:历史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安全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方案秉承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的指导思想,尽量保证原有建筑的功能性质和基本形态不变,扩建部分的立面设计效仿原有的表皮肌理,实现教育建筑生命的

实景


学C楼和图书馆旁的草地之间,背面紧邻校园的主干道,东侧与风雨操场之间隔着一个矩形小广场,西面为图书馆前广场,与周边的建筑间距适宜。长方形建筑形体平行于校园主要规划道路设置,主朝向为西南方向(图1)。建筑分为三层,为单面外走廊(南侧走廊)的空间布局,整体形态为长方体,建筑立面开窗简洁,元素单一。建筑内部功能房间主要为建筑、规划和景观研究所。交通系统除每层走廊外,就是作为垂直交通核的中央楼梯,设计较为简洁(图2)。1.2现状问题从调研获取的照片资料、建设概况和实地使用情况分析(图3),该既有建筑现状问题较多,且呈现的各个部分又基本上相互关联。例如,前广场空间的设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建筑采光通风的情况;建筑造型设计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室内空间的品质等。现状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的现象在其他既有建筑中也时有出现,因此,对于既有建筑的改造而言,单纯地从一个方面入手很难取得较为有效地成果。针对科研楼现状和使用要求,将所有的可改造因素分为待优化和急需优化问题两部分。其中待优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造型、公共空间两个方面(表1)。而急需优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平面功能、交通系统、绿化环境、排水系统、采光通风、保温空调等诸多方面(表2)。2改造原则通过整合上述的现状问题,依据生态性和适用性这两个基本设计目标,方案从整体到局部,分层次而又彼此照应地对该教育建筑进行优化改造。结合建筑的使用现状和结构承载程度,该次既有教育建筑改造的设计原则为:历史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安全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方案秉承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的指导思想,尽量保证原有建筑的功能性质和基本形态不变,扩建部分的立面设计效仿原有的表皮肌理,实现教育建筑生命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双隔热层节能屋顶的研究[J]. 康杰,潘友纯,赵致俊,李春宝.  建筑节能. 2015(09)
[2]基于关键技术集成的校园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J]. 王薇,胡春,黄艳雁.  住宅科技. 2013(12)
[3]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J]. 吴邦本,方廷勇,黄锋,喻菊芬.  建筑节能. 2011(03)
[4]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中国特色零能耗建筑——华中科技大学某教学楼改造工程[J]. 余庄.  建筑学报. 2010(S1)



本文编号:3027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027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f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