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不同攻击/受欺负亚组儿童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2-12 00:04
  学校中的攻击行为和受欺负行为高居不下,单纯攻击组儿童、单纯受欺负组儿童和攻击型受欺负组儿童的适应状况备受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适应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不同特征个体,或面对的情境不同,采用的应对方式所蕴含的意义不同,对适应状况的预测效应不同。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不同攻击/受欺负亚组间,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的预测效应。研究以安徽四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为被试进行一年的追踪研究,参照Schwartz等人使用的标准确定不同攻击/受欺负亚组。结果发现:1)单纯受欺负组儿童心理适应情况最差,在四个亚组儿童中,自尊处于最低水平,孤独感处于最高水平,与攻击型受欺负组儿童的抑郁水平无显著差异,但高于其它两组;单纯攻击组儿童自尊水平高于未卷入组儿童,孤独感和抑郁水平则与未卷入组儿童无显著差异;攻击型受欺负组儿童心理适应情况差于单纯攻击组儿童和未卷入组儿童,但强于单纯受欺负组儿童。2)单纯受欺负组儿童比单纯攻击组儿童更少采取问题定向应对方式,攻击型受欺负组儿童比未卷入组儿童更多采取情绪定向应对方式。3)对于未卷入组儿童而言,T1问题定向应对方式显著预测T2心理适应;三个攻击行为卷入...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心理适应
        1.1 心理适应的概述
        1.2 自尊
        1.3 孤独感
        1.4 抑郁
        1.5 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
    2 攻击和受欺负行为
        2.1 攻击、受欺负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2.2 攻击/受欺负行为的特点
        2.3 攻击/受欺负行为的影响因素
        2.4 攻击/受欺负行为的测量
    3 应对方式
        3.1 应对方式的概述
        3.2 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3.3 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
        3.4 应对方式的测量
    4 攻击/受欺负行为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5 问题提出
    6 研究假设
    7 研究意义
        7.1 理论意义
        7.2 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被试
    2 工具
        2.1 班级戏剧量表
        2.2 儿童自我觉知量表
        2.3 儿童孤独感量表
        2.4 儿童抑郁量表
        2.5 应对方式量表
    3 研究程序
    4 数据整理和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攻击/受欺各组别的确定及基本情况
    2 不同攻击/受欺负亚组的应对方式和心理适应差异
    3 攻击/受欺负组别的稳定性
    4 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的相关性和稳定性
    5 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5.1 问题定向与自尊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5.2 问题定向与孤独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5.3 问题定向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5.4 情绪定向与自尊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5.5 情绪定向与孤独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5.6 情绪定向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攻击/受欺负组别的基本情况
    2 不同攻击/受欺组别的应对方式和心理适应
    3 攻击/受欺组别的稳定性
    4 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的相关性和稳定性
    5 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的性别年级差异
    6 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的因果关系:攻击/受欺负亚组差异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儿童中期和青春期早期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之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刘俊升,周颖,李丹,陈欣银.  心理学报. 2015(08)
[2]童年晚期亲社会行为与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J]. 魏星,吕娜,纪林芹,陈亮,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4)
[3]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负潜在类别及与焦虑的关系[J]. 张兴慧,李放,项紫霓,王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4)
[4]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元分析[J]. 王兴超,杨继平,杨力.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7)
[5]同伴团体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一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J]. 侯珂,邹泓,刘艳,金灿灿,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3)
[6]成年罪犯的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J]. 罗艳红,蔡太生,李满林,唐鑫,陈贵.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7]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 赵景欣,刘霞,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13(07)
[8]童年中期受欺负与问题行为之关系:一项两年纵向研究[J]. 刘俊升,赵燕.  心理科学. 2013(03)
[9]童年中晚期孤独感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J]. 刘俊升,周颖,李丹.  心理学报. 2013(02)
[10]道德推脱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杨继平,王兴超.  心理学报. 2012(08)



本文编号:3029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029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