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现状与特点
发布时间:2021-07-24 21:24
为考察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现状与特点,采用"生命愿景量表"对430名美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总体状况良好,其中生命控制感得分最高,消极生命意义得分最低;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城乡来源、年级、是否师范生、是否贫困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文章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39(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现状
2.2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差异性检验
2.2.1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性别差异
2.2.2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差异
2.2.3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城乡差异
2.2.4 美术专业大学生生命愿景的年级差异
2.2.5 美术专业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生命愿景的差异
2.2.6 贫困与非贫困美术专业大学生生命愿景的差异
3 讨论
3.1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现状分析
3.2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特点分析
3.2.1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性别上的差异
3.2.2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3.2.3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3.2.4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年级上的差异
3.2.5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是否师范生上的差异
3.2.6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是否贫困生上的差异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学校认同、集体自尊与生命愿景关系研究[J]. 林辉,潘小焮,陈新苗.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2]大学生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命愿景的关系研究[J]. 蔡培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11)
[3]贫困大学生人生意义与生命愿景的关系探究[J]. 罗德明,李建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05)
[4]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与生命意义的关系[J]. 王鑫强,张大均,薛中华,齐晓栋. 心理学探新. 2012(03)
[5]贫困地区大学生生命愿景调查分析——以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周文斌.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6]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 吕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7]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 王继玉,齐慧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6)
[8]大学生生命愿景、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 曾天德. 心理学探新. 2007(04)
[9]生命控制感对内外在控制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和中介作用[J]. 李虹,林崇德,商磊. 心理科学. 2007(03)
[10]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 李虹. 心理学报. 2006(03)
本文编号:3301455
【文章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39(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现状
2.2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差异性检验
2.2.1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性别差异
2.2.2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差异
2.2.3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城乡差异
2.2.4 美术专业大学生生命愿景的年级差异
2.2.5 美术专业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生命愿景的差异
2.2.6 贫困与非贫困美术专业大学生生命愿景的差异
3 讨论
3.1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现状分析
3.2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的特点分析
3.2.1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性别上的差异
3.2.2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3.2.3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3.2.4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年级上的差异
3.2.5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是否师范生上的差异
3.2.6 美术专业学生生命愿景在是否贫困生上的差异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学校认同、集体自尊与生命愿景关系研究[J]. 林辉,潘小焮,陈新苗.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2]大学生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命愿景的关系研究[J]. 蔡培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11)
[3]贫困大学生人生意义与生命愿景的关系探究[J]. 罗德明,李建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05)
[4]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与生命意义的关系[J]. 王鑫强,张大均,薛中华,齐晓栋. 心理学探新. 2012(03)
[5]贫困地区大学生生命愿景调查分析——以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周文斌.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4)
[6]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 吕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7]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 王继玉,齐慧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6)
[8]大学生生命愿景、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 曾天德. 心理学探新. 2007(04)
[9]生命控制感对内外在控制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和中介作用[J]. 李虹,林崇德,商磊. 心理科学. 2007(03)
[10]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 李虹. 心理学报. 2006(03)
本文编号:3301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30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