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化教育视角下学生学业成绩性别失衡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1-11-21 23:44
学生学业成绩性别失衡是指学生的在校表现尤其是学业成绩方面呈现出的性别差异,女生较男生处于优势地位。学生学业成绩性别失衡的形成与校园"动静失衡"的文化氛围,教师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以及不同性别学生自身的差异等因素有关。双性化教育是指基于双性化理念,鼓励受教育者基于自身性别优势吸纳异性优秀人格的教育。根据双性化教育的相关理论,提出构建"双性化"校园文化,树立正确性别角色观以及因性施教等对策,以期改善学生学业成绩性别失衡现象,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文章来源】:教育与考试. 2018,(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学业成绩性别失衡的形成因素
(一) 校园学习氛围的“动静失衡”
(二) 教师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三) 学生学习的性别差异
三、改善学业成绩性别失衡的双性化教育对策
(一) 双性化教育的理论概述
(二) 改善学业成绩性别失衡的双性化教育对策
1. 构建“双性化”的校园文化。
2.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双性化性别角色观。
3. 家长注重“因性教养”。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谁在学业竞赛中领先?——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研究[J]. 孙志军,彭顺绪,王骏,原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2]近年来我国“男孩危机”研究综述[J]. 李杰. 上海教育科研. 2013(03)
[3]男孩危机——一个众多研究数据支撑起的事实[J]. 李文道,赵霞. 中国青年研究. 2010(11)
[4]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J]. 孙云晓. 中国青年研究. 2010(11)
[5]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 盖笑松,王晓宁,张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论校园文化的功能与营造[J]. 马旭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9)
[7]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 李方强,郑寒芳. 东北师大学报. 2002(04)
[8]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 胡江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本文编号:3510491
【文章来源】:教育与考试. 2018,(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学业成绩性别失衡的形成因素
(一) 校园学习氛围的“动静失衡”
(二) 教师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三) 学生学习的性别差异
三、改善学业成绩性别失衡的双性化教育对策
(一) 双性化教育的理论概述
(二) 改善学业成绩性别失衡的双性化教育对策
1. 构建“双性化”的校园文化。
2.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双性化性别角色观。
3. 家长注重“因性教养”。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谁在学业竞赛中领先?——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研究[J]. 孙志军,彭顺绪,王骏,原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2]近年来我国“男孩危机”研究综述[J]. 李杰. 上海教育科研. 2013(03)
[3]男孩危机——一个众多研究数据支撑起的事实[J]. 李文道,赵霞. 中国青年研究. 2010(11)
[4]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J]. 孙云晓. 中国青年研究. 2010(11)
[5]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 盖笑松,王晓宁,张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论校园文化的功能与营造[J]. 马旭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9)
[7]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 李方强,郑寒芳. 东北师大学报. 2002(04)
[8]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 胡江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本文编号:3510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51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