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父爱主义干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10 15:07

  本文关键词:父爱主义干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革新与思想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主体性不断彰显,不同阶层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与偏好选择。可以说现今的受教育者与过去有着显著的区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输入障碍现象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无疑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否准确地把握输入障碍的根源,提出应对之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父爱主义作为一种伦理思想和政治哲学,在东西方思想史的发展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便在当代,父爱主义式的现象在世俗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有趣的是,东西方的父爱主义虽有着相似的源起,但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西方的父爱主义在与自由主义不断交锋的过程中,逐渐明确其理论内涵与外延,并在诸如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旨在通过主张政府或管理者的适度干预,实现更多的公共福祉或个人利益。本文着重探讨父爱主义干预理论,通过对其发展脉络的梳理和核心概念的界定,明确其构成条件。运用父爱主义对个人自主概念的补充,论证其对干预个人偏好的正当性,进一步提出父爱主义干预对个人自主、非理性偏好、适应性偏好的作用机制。在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厘清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生活实例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输入障碍的困境,而教育信息、的有效输入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之一,因此该问题亟待解决。在对父爱主义干预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联系的分析中,明确两者在对象、任务、要求、目标和手段上的一致性。引入父爱主义干预理论,对输入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输入障碍的主观因素是受教育者自主意识的觉酵和非理性偏好的形成,客观因素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确定父爱主义干预理论对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输入障碍问题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针对造成输入障碍的主、客观因素,分别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父爱主义 干预 自主 偏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10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引言13-25
  • (一) 选题的缘由13-16
  • 1. 选题背景13-15
  • 2. 研究意义15-16
  • (二) 研究的现状16-23
  • 1. 国内研究现状16-21
  • 2. 国外研究现状21-23
  • (三) 创新与方法23-25
  • 1. 研究的创新点23
  • 2. 研究的方法23-25
  • 一、父爱主义干预理论的基本内容25-45
  • (一) 何为父爱主义25-34
  • 1. 父爱主义与中国传统家长制的区别25-26
  • 2. 西方父爱主义的嬗变26-31
  • 3. 父爱主义概念界定31-33
  • 4. 父爱主义分类33-34
  • (二) 父爱主义干预的构成条件34-41
  • 1. 基于有限理性“社会人”的假定34-36
  • 2. 对程序性自主价值的肯定36-39
  • 3. 对第二序列偏好和适应性偏好的承认39-41
  • 4. 对增进个人福利的追求41
  • (三) 父爱主义干预从国家治理到公民教育的话语转向41-45
  • 1. 公民教育的必要性42
  • 2. 最小限度的公民教育42-43
  • 3. 更高要求的公民教育43-45
  • 二、父爱主义干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适用性分析45-53
  • (一) 基于有限理性的教育对象45-47
  • 1. 自强自立不足45-46
  • 2. 价值取向偏差46
  • 3. 责任意识缺乏46-47
  • 4. 人际协调能力差47
  • (二) 培育自主意识的教育要求47-49
  • 1. 什么是自主意识47-48
  • 2. 培育自主意识的必要性48-49
  • (三) 塑造第二序列能力的教育任务49-50
  • 1. 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49-50
  • 2.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作用50
  • (四) 体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教育目标50-51
  • 1. 父爱主义干预的价值双重性50-51
  • 2.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价值双重性51
  • (五) 多种干预手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51-53
  • 1. 父爱主义干预手段的分类51-52
  • 2. 父爱主义干预手段的借鉴意义52-53
  •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输入障碍的表现和成因53-67
  • (一) 思想政治教育输入障碍的表现53-54
  • 1. 显性输入障碍53-54
  • 2. 隐性输入障碍54
  • (二) 思想政治教育输入障碍的成因54-67
  • 1. 开放环境的影响55-58
  • 2. 自主意识的觉醒58-59
  • 3. 非理性偏好的形成及危害59-62
  • 4.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62-67
  • 四、运用父爱主义干预理论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输入障碍67-79
  • (一) 明确受教育者的主体定位67-69
  • 1. 构建自主空间67-68
  • 2. 体现人格平等68
  • 3. 保障个体尊严68-69
  • (二) 强调由教育者主导的直接干预作用69-74
  • 1. 提高教育者的个人魅力以增强威信作用69-70
  • 2. 丰富教育内容以消除非理性偏好的阻碍作用70-71
  • 3. 加强行为规范性指导以纠正消极适应性偏好的影响作用71-72
  • 4. 充分利用前置反馈以准确掌握受教育者的实际偏好72-74
  • (三) 重视外部环境的间接干预作用74-76
  • 1. 优化经济环境74-75
  • 2. 优化政治环境75
  • 3. 优化网络环境75-76
  • (四) 平衡个人需求与社会要求的教育目标76-79
  • 1. 实现主动输入与被动输入的统一77
  • 2. 实现知识输入与价值输入的统一77-78
  • 3. 实现理论输入与实践输出的统一78-79
  • 结语79-80
  • 参考文献80-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2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3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4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5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6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8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父爱主义干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54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d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