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二战后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3:35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许多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教师教育成为关注的焦点和改革的核心。各国都在追寻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教师专业化,都希冀通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来实现教师教育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双重目标。今天,我国同样面临着教师教育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双重任务。如何以教师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专业化这一全新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人们在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模糊之处。所以,研究外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可以为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本文以教师专业化方面较有成效的美国为研究对象,借助历史文献法和比较法,通过对其二战后教师专业化历程的剖析,从中探求规律与经验,并结合我国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可供借鉴的改革方案,以期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 本文首先在课题综述中对研究教师专业化的背景和现状及相关概念作了分析,之后分四个部分对二战后美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战前美国教师专...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课题综述
一、 二战前美国教师专业化的历程回顾
    (一) 师范学校时期:教师专业化的初起
    (二) 师范学院时期:教师专业化的加强
    (三) 综合大教育学院时期:教师专业化的提升
二、 50—70代美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关注“专业地位”的提升
    (一) 关注“专业地位”提升的教师专业化的发端
        1. 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经济待遇低下
        2. 社会环境论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
    (二) 关注“专业地位”提升的教师专业化的表现
        1. 工会主义:教师专业地位的直接提升
        2. 专业主义:教师专业地位的间接提升
三、 80年代美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关注“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 关注“专业素质”提高的教师专业化的兴起
        1. 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从数量满足转向质量提高
        2.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教师质量的提高
    (二) 关注“专业素质”提高的教师专业化的表现
        1. 技能熟练模式: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化
        2. 反思性实践模式: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化
四、 美国教师专业化的动因分析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 美国教师专业化的动因分析
        1. 主动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变化
        2. 联邦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3. 教师专业组织的有力推动
    (二) 美国教师专业化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1. 树立教师专业化理念,推动我国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发展
        2. 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规范教师教育的开放性
        3.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4.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改革我国现行教师评价制度
        5. 建立教师专业组织,扩大教师专业自主权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 朱新卓.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08)
[2]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 郑金洲.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07)
[3]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推动师范教育改革[J]. 谢安邦.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02)
[4]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J]. 许建美.  比较教育研究. 2002(03)
[5]美国得克萨斯州教师职业发展评价体系[J]. 傅维利,姚秀颖.  比较教育研究. 2002(03)
[6]三十年来教师专业化的国际回顾与展望[J]. 彭茜.  外国教育研究. 2002(02)
[7]对教师专业化的理念、现实与未来的探讨[J]. 张贵新.  外国教育研究. 2002(02)
[8]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01(12)
[9]从专业发展学校看美国教师教育改革[J]. 赵慧.  全球教育展望. 2001(07)
[10]论教师的专业发展[J]. 夏惠贤.  外国教育资料. 2000(05)



本文编号:3572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572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