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方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5 12:08
  抗战爆发后,教育该向何处去,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一些人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不应更改;另一些人的主张与此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维持正常教育就是在坚持“亡国教育”,大中学校应全面转轨,变成各种战时短期培训班,直接为前线后方输送抗战人才;也有人主张一面对整个教育事业加以整理、充实、调整、改进、扩充,一面增加一些适应抗战需要的设施。国民政府最初并没有明确的方针。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权衡,1939年3月,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议决以蒋介石提出的“战时应作平时看”为战时教育方针,主旨是维持正常教育体系不变。 国民政府以“战时应作平时看”为战时教育方针,出于“抗战”、“建国”的双重考虑,而且因教育作用的滞后性而更强调其在“建国”中的作用。国民政府的这一方针得到教育界人士的认同。战时各大学校长,无论是作为国民党中常委的罗家伦还是拒不加入国民党的竺可桢,绝少不赞成维持正常教育者。就是以自由之精神标榜的大学教授们,也明确表示办教育不可急功近利。学生中虽有强烈要求打破常轨者,但不占多数。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除了现实的原因,也有传统国家观和近代“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教育界的认同无疑为这一方针的贯彻实施铺平了道...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战时教育方针的形成
    严峻的形势
    关于战时教育方针的大讨论
    战时教育方针的形成
    “战时应作平时看”的内涵
二、 “战时应作平时看”方针形成原因剖析
    国民政府的双重考虑:抗战、建国
    战时教育界人士的共识
    社会历史原因
三、 “战时应作平时看”方针实施概况
    师范教育的扩充
    国立中等学校的创设
    学生贷学金、公费制度的建立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进
    大学课程结构的调整
四、 对“战时应作平时看”方针的基本估计
    对“战时应作平时看”方针实施情况的估计
    实施“战时应作平时看”方针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南联大忆旧——兼论“西南联大精神”[J]. 刘祚昌.  学术界. 2000(01)
[2]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J]. 余子侠.  近代史研究. 1995(06)
[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述论[J]. 陈杏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3)
[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述评[J]. 潘国琪.  浙江社会科学. 1995(04)
[5]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科技进步述评[J]. 张瑾,张新华.  抗日战争研究. 1993(04)
[6]国统区“战时当作平时看”办学方针新论[J]. 张神根.  学术月刊. 1993(07)



本文编号:3590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590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