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信感现状、积极后效及其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14:10
作为卢家楣教授提出的情感素质体系中的一员,自信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确信的情感,自信感不仅对于青少年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积极调节作用。本研究从卢家楣教授(2009)的青少年情感素质调研结果出发,再一次验证青少年自信感的发展特点,从多个角度对自信感的研究进行深化。首先从探索青少年自信感的基本结构和影响因素入手,利用多种统计方法编制出包含两个维度的《青少年自信感问卷》和包含三个维度的《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因素问卷》,两份问卷信效度较高;后使用这两份问卷对625名初中生进行施测,以测查青少年自信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结果发现青少年自信感在年级、成绩、父母受教育水平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影响青少年自信感的主要因素有同伴因素、家长因素和教师因素。之后借助生物反馈仪来验证自信感的积极后效应,发现自信感不同的青少年应对学习压力情景后的心理调节能力不同,高自信感青少年应对压力学习情境后其皮电指标降低,低自信感青少年应对压力学习情境后其皮电指标继续升高。从以上研究的结果中得出对青少年自信感干预的必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自信感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研究最后以知情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智力内因理...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自信感的内涵
1.2.2 自信感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辨析
1.2.3 自信感的结构研究
1.2.4 自信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1.2.5 自信感的测量研究
1.2.6 自信感的发展特点研究
1.2.7 自信感的培养研究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
第2章 研究构想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思路
第3章 问卷编制
3.1《青少年自信感问卷》
3.1.1 初始问卷的编制
3.1.2 初始问卷的施测与修订
3.1.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2《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因素问卷》
3.2.1 初始问卷的编制
3.2.2 初始问卷的施测与修订
3.2.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3 讨论
3.3.1 《青少年自信感问卷》分析
3.3.2 《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因素问卷》分析
3.4 结论
第4章 青少年自信感现状调查
4.1 引言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工具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
4.3.1 青少年自信感的现状
4.3.2 青少年自信感的性别差异
4.3.3 青少年自信感的年级差异
4.3.4 青少年自信感的学业成绩差异
4.3.5 父母受不同教育水平的青少年自信感差异
4.3.6 是否独生子女的自信感差异
4.3.7 青少年自信感的影响因素
4.4 讨论
4.4.1 青少年自信感整体水平偏低
4.4.2 自信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4.4.3 青少年自信感的年级差异分析
4.4.4 青少年自信感的学业成绩差异分析
4.4.5 父母受教育程度对青少年自信感的影响分析
4.4.6 是否独生子女对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分析
4.4.7 青少年自信感的三个影响因素分析
4.5 结论
第5章 青少年自信感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目的
5.3 研究假设
5.4 研究方法
5.4.1 被试
5.4.2 工具
5.4.3 实验材料
5.4.4 实验程序
5.5 结果
5.5.1 高自信感与低自信感学生基线阶段各生理指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5.5.2 高自信感与低自信感学生任务阶段各生理指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5.5.3 高自信感与低自信感学生生理指标变化的显著性检验
5.6 讨论
5.7 结论
第6章 青少年自信感的教学培养研究
6.1 引言
6.2 方法
6.2.1 被试
6.2.2 研究设计
6.2.3 测量工具
6.2.4 干预课程安排
6.2.5 实验前测
6.2.6 干预过程
6.2.7 实验后测
6.3 结果
6.3.1 控制班实验班前测数据比较
6.3.2 控制班实验班后测数据比较
6.3.3 控制班前测后测数据比较
6.3.4 实验班前测后测数据比较
6.4 讨论
6.5 本次教学干预的不足
6.6 结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综合讨论
7.2 研究结论
7.3 研究创新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开放式问卷
附录二:《青少年自信感问卷》初始问卷
附录三:《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因素问卷》初始问卷
附录四:《青少年自信感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五:《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因素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六:生物反馈实验材料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青少年理智情感现状调查研究[J]. 卢家楣,汪海彬,陈宁,田学英. 教育研究. 2012(01)
[2]中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研究[J]. 全小山,潘运,林伟民.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1(03)
[3]内隐智力:智力研究的新视角[J]. 刘百里,蔡笑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8)
[4]中国当代青少年人际情感现状调查研究[J]. 卢家楣,卢盛华,闫志英,蔡丹. 心理科学. 2010(06)
[5]我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现状调查[J]. 卢家楣,刘伟,贺雯,袁军,竺培梁,卢盛华,王俊山,田学英. 心理学报. 2009(12)
[6]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J]. 赵峥,张宁. 精神医学杂志. 2008(03)
[7]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J]. 李梯辉. 才智. 2008(03)
[8]主动建构学习策略和自信的实验研究[J]. 石国兴,阎晓军,杨绍清. 心理科学. 2006(06)
[9]小学生自信心养成的实验研究[J]. 郭黎岩,杨丽珠,刘正伟,宋涛. 心理科学. 2005(05)
[10]小学儿童自信心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 郭黎岩,刘正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08)
博士论文
[1]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 边玉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奉献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D]. 虞亚君.上海师范大学 2015
[2]大学生真诚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D]. 赵路.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大学生信用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D]. 陈梦阳.上海师范大学 2015
[4]团体辅导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女大专生自信的干预研究[D]. 戴雯.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高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研究[D]. 江萍萍.西南大学 2012
[6]青少年自强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D]. 胡丰峰.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青年学生的同伴信任感知对其自信状况的影响研究[D]. 周宇峰.南京大学 2011
[8]军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特点及心理弹性促进研究[D]. 张佳佳.第三军医大学 2011
[9]青少年正直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的实证研究[D]. 徐京卫.上海师范大学 2011
[10]团体辅导对初中生自信心培养的应用研究[D]. 李小霞.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21864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自信感的内涵
1.2.2 自信感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辨析
1.2.3 自信感的结构研究
1.2.4 自信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1.2.5 自信感的测量研究
1.2.6 自信感的发展特点研究
1.2.7 自信感的培养研究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
第2章 研究构想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思路
第3章 问卷编制
3.1《青少年自信感问卷》
3.1.1 初始问卷的编制
3.1.2 初始问卷的施测与修订
3.1.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2《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因素问卷》
3.2.1 初始问卷的编制
3.2.2 初始问卷的施测与修订
3.2.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3 讨论
3.3.1 《青少年自信感问卷》分析
3.3.2 《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因素问卷》分析
3.4 结论
第4章 青少年自信感现状调查
4.1 引言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工具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
4.3.1 青少年自信感的现状
4.3.2 青少年自信感的性别差异
4.3.3 青少年自信感的年级差异
4.3.4 青少年自信感的学业成绩差异
4.3.5 父母受不同教育水平的青少年自信感差异
4.3.6 是否独生子女的自信感差异
4.3.7 青少年自信感的影响因素
4.4 讨论
4.4.1 青少年自信感整体水平偏低
4.4.2 自信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4.4.3 青少年自信感的年级差异分析
4.4.4 青少年自信感的学业成绩差异分析
4.4.5 父母受教育程度对青少年自信感的影响分析
4.4.6 是否独生子女对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分析
4.4.7 青少年自信感的三个影响因素分析
4.5 结论
第5章 青少年自信感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目的
5.3 研究假设
5.4 研究方法
5.4.1 被试
5.4.2 工具
5.4.3 实验材料
5.4.4 实验程序
5.5 结果
5.5.1 高自信感与低自信感学生基线阶段各生理指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5.5.2 高自信感与低自信感学生任务阶段各生理指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5.5.3 高自信感与低自信感学生生理指标变化的显著性检验
5.6 讨论
5.7 结论
第6章 青少年自信感的教学培养研究
6.1 引言
6.2 方法
6.2.1 被试
6.2.2 研究设计
6.2.3 测量工具
6.2.4 干预课程安排
6.2.5 实验前测
6.2.6 干预过程
6.2.7 实验后测
6.3 结果
6.3.1 控制班实验班前测数据比较
6.3.2 控制班实验班后测数据比较
6.3.3 控制班前测后测数据比较
6.3.4 实验班前测后测数据比较
6.4 讨论
6.5 本次教学干预的不足
6.6 结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综合讨论
7.2 研究结论
7.3 研究创新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开放式问卷
附录二:《青少年自信感问卷》初始问卷
附录三:《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因素问卷》初始问卷
附录四:《青少年自信感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五:《青少年自信感影响因素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六:生物反馈实验材料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青少年理智情感现状调查研究[J]. 卢家楣,汪海彬,陈宁,田学英. 教育研究. 2012(01)
[2]中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研究[J]. 全小山,潘运,林伟民.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1(03)
[3]内隐智力:智力研究的新视角[J]. 刘百里,蔡笑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8)
[4]中国当代青少年人际情感现状调查研究[J]. 卢家楣,卢盛华,闫志英,蔡丹. 心理科学. 2010(06)
[5]我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现状调查[J]. 卢家楣,刘伟,贺雯,袁军,竺培梁,卢盛华,王俊山,田学英. 心理学报. 2009(12)
[6]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J]. 赵峥,张宁. 精神医学杂志. 2008(03)
[7]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J]. 李梯辉. 才智. 2008(03)
[8]主动建构学习策略和自信的实验研究[J]. 石国兴,阎晓军,杨绍清. 心理科学. 2006(06)
[9]小学生自信心养成的实验研究[J]. 郭黎岩,杨丽珠,刘正伟,宋涛. 心理科学. 2005(05)
[10]小学儿童自信心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 郭黎岩,刘正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08)
博士论文
[1]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 边玉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奉献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D]. 虞亚君.上海师范大学 2015
[2]大学生真诚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D]. 赵路.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大学生信用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D]. 陈梦阳.上海师范大学 2015
[4]团体辅导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女大专生自信的干预研究[D]. 戴雯.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高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研究[D]. 江萍萍.西南大学 2012
[6]青少年自强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D]. 胡丰峰.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青年学生的同伴信任感知对其自信状况的影响研究[D]. 周宇峰.南京大学 2011
[8]军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特点及心理弹性促进研究[D]. 张佳佳.第三军医大学 2011
[9]青少年正直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的实证研究[D]. 徐京卫.上海师范大学 2011
[10]团体辅导对初中生自信心培养的应用研究[D]. 李小霞.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21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621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