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昙花一现—河南村治学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9:04

  本文关键词: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昙花一现—河南村治学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河南村治学院是乡村教育运动在河南的一次具体实践,它是乡村自治人士在当地军阀的支持和著名教育家梁漱溟的指导下开办的。它对河南乃至全国的乡村教育有着深远影响,但是研究者甚少。本文在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的基础上,试图还原河南村治学院的历史原貌,并进一步探究其特点和历史影响。为了保证河南村治学院的办学质量,创办者特意聘请了许多国内知名教师,并招收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青年学生。学院以培养乡村自治人才为办学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设立了不同的部门,开展了丰富的教学实践。但由于中原大战等原因,学院仅存在约一年时间。学院被迫停办后,很多学生在没有结业的情况下不得不仓促离开。他们有的奔赴山东参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筹办工作,有的跟随院长彭禹廷回到镇平开展乡村自治,有的则选择回到家乡继续从事乡村教育事业。河南村治学院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影响深远。它为河南乃至全国的乡村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并为梁漱溟等人此后在山东开展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思想基础。
【关键词】:乡村教育 村治 河南村治学院 梁漱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8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研究目的10-12
  • 第二节 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12-16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16-18
  • 第一章 河南村治学院的历史背景18-25
  • 第一节 乡村危机日益加重18-20
  • 第二节 乡村教育运动如火如荼20-25
  • 第二章 河南村治学院的创办25-36
  • 第一节 有识之士大力倡导25-29
  • 第二节 定址百泉,保障经费29-32
  • 第三节 延揽名师,广招学生32-36
  • 第三章 河南村治学院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36-42
  • 第一节 村治派的“村治”理论与梁漱溟的“乡治”思想36-39
  • 第二节 梁漱溟确立办学目标39-42
  • 第四章 河南村治学院的组织管理及教学实践42-54
  • 第一节 学院概况42-44
  • 第二节 农村组织训练部和农村师范部44-48
  • 第三节 其他各部48-50
  • 第四节 毕业生走向50-54
  • 第五章 河南村治学院的停办及影响探析54-63
  • 第一节 村治学院停办原因54-57
  • 第二节 村治学院的特点57-60
  • 第三节 培养大批乡建人才,奠定山东乡建实验基础60-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72
  • 表1:河南村治学院部分学生一览表68-69
  • 表2:河南村治学院部分教职工一览表69-72
  • 后记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灿,冯小双;“河南村”流动农民的分化[J];社会学研究;2000年04期

2 唐灿;冯小双;;探访京城河南村[J];百姓;2001年09期

3 王孝祥;缪积林;;复式班中运用“尝试教学”的试验[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4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红;靓丽村容今更娇[N];吉林日报;2008年

2 记者 邓新平;河南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N];延边日报(汉);2014年

3 记者 刘彦斌;在希望的田野上[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4 王钧宇 曲艳敏;河南村千名回族群众喜饮自来水[N];承德日报;2009年

5 孙化梅;乌审旗河南村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栋;致富领头雁[N];图们江报;2011年

7 段有利 记者 于天牧;铁路社区真心实意为社区百姓办实事[N];盘锦日报;2007年

8 庞道刚;倾心帮扶 携手共建[N];济宁日报;2011年

9 记者 白雪峰;盂县穷村栽上致富树[N];山西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杨旭明 全旦交;田园美如画[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海倩;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昙花一现—河南村治学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昙花一现—河南村治学院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67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4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