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程理解的意涵、现实偏差及应然取向
发布时间:2023-11-10 18:07
学生的课程理解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在原有知识经验背景下,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文本等的意义解读,是基于个人的前理解对课程意义进行个性化的创生过程。它根植于学生的文化背景,来源于学生的课程实践,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并逐渐由"事实存在"向"实践生成"的应然取向发展。"实践生成"取向不将课程作为外在于学生的既定产品,而是作为学生在与教师共同进行的课程实践中不断生成经验、获得发展的过程,认为文本是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的工具性素材,课程是学生个体履历经验的创造性重组,课程理解的最终目的是彰显主体的生命意义。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学生课程理解:个性化意义的生成
(一) 根植于学生的文化背景
(二) 来源于学生的课程实践
(三) 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四) 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学生课程理解的现实偏差:“事实存在”
(一) 课程即文本还原的理解偏差
(二) 课程理解过程中自我的缺失
三、学生课程理解的应然取向:“实践生成”
(一) 文本是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的工具性素材
(二) 课程是学生个体履历经验的创造性重组
(三) 理解的最终目的是彰显主体的生命意义
本文编号:3862057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学生课程理解:个性化意义的生成
(一) 根植于学生的文化背景
(二) 来源于学生的课程实践
(三) 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四) 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学生课程理解的现实偏差:“事实存在”
(一) 课程即文本还原的理解偏差
(二) 课程理解过程中自我的缺失
三、学生课程理解的应然取向:“实践生成”
(一) 文本是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的工具性素材
(二) 课程是学生个体履历经验的创造性重组
(三) 理解的最终目的是彰显主体的生命意义
本文编号:3862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86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