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从教育角度分析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10 07:01

  本文关键词:从教育角度分析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增长动力研究一直是经济学中的热门话题,新增长理论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源泉为技术进步(也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学者们经过深入的讨论形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其中,人力资本作为知识和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被认为是影响一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决定一国国内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能力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另一个是通过一国对外来技术溢出的吸收和模仿能力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然而,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时,都将人力资本视为同质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力资本整体或者平均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人力资本内部结构与种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现实中,从业人员由于接受不同水平的教育或者不同种类的教育对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可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与提升的主要路径,同时也可以作为区分不同人力资本的标准。本文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将人力资本按照接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及教育种类的不同加以区分,并且利用中国2000年到2014年省际间的面板数据,从教育角度出发,将人力资本进行异质性分类,并分别对其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从研究结构上本文共分为三部分:首先,理论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的概念发展以及计算方法等理论进行概括与回顾,并通过对卢卡斯模型和Nelson-Phelps模型的总结研究,分析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原理,为下一步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实证研究。根据已有的数据文献对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本现状及特点进行计算和分析;然后,利用索罗余值法计算出中国各省级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基本特征;最后从教育角度出发,将人力资本按照受教育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按照受教育的种类分为职业教育和非职业教育,并且利用回归模型分别求出各类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最后,研究结论。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人力资本水平虽然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人力资本分布不均衡,出现东高西低的现状;第二,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在全国范围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都是显著正相关的。第三,无论是不同教育水平还是不同教育种类的人力资本在不同区域对全要素生产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第四,就中国整体而言,职业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地区作用最为明显。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人力资本 教育层级 职业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0-05;F249.21;F224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2-14
  • 1.1.1 研究现实背景12-14
  • 1.1.2 研究意义14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4-18
  • 1.2.1 有关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关系的研究文献14-17
  • 1.2.2 有关教育与人力资本异质性的研究文献17-18
  •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的结构安排18-21
  • 1.3.1 研究思路18-19
  • 1.3.2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19-21
  • 第2章 相关理论回顾21-32
  • 2.1 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和计算方法21-24
  • 2.1.1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21
  • 2.1.2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21-23
  • 2.1.3 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23-24
  • 2.2 人力资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4-27
  • 2.2.1 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及发展24-25
  • 2.2.2 人力资本测算方法研究25-27
  • 2.3 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理论分析27-32
  • 2.3.1 基本理论模型27-30
  • 2.3.2 不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的建立30-32
  • 第3章 中国人力资本现状分析32-39
  • 3.1 我国劳动力状况分析32-35
  • 3.2 从教育角度测算及分析我国人力资本存量35-39
  • 3.2.1 人力资本测算方法的选择35-36
  • 3.2.2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测算结果和分析36-39
  • 第4章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39-57
  • 4.1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分析39-43
  • 4.1.1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选择39-40
  • 4.1.2 数据来源和相应处理40-42
  • 4.1.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和分析42-43
  • 4.2 不同层级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43-53
  • 4.2.1 人力资本分类43-45
  • 4.2.2 不同层级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基本模型和研究方法45
  • 4.2.3 数据处理及数据来源45-49
  • 4.2.4 实证研究结果及讨论49-53
  • 4.3 不同教育种类的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53-57
  • 4.3.1 职业教育介绍及现状分析53-54
  • 4.3.2 模型的建立和数据说明54-55
  • 4.3.3 实证研究结果及讨论55-57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7-60
  • 5.1 研究结论57-58
  • 5.2 政策建议58-59
  • 5.3 研究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成;牛勇平;;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2 潘丹;孔凡斌;;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分析——基于环境污染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3 赵彦云;我国工业生产率分析[J];统计研究;1993年02期

4 陈红;安徽省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关于乔根森扩展模型的一个实例[J];统计研究;1999年S1期

5 杜毅翔;姚佐文;;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陈泽民;;肖尔坦·罗曼:《生产率和经济增长》[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2期

7 李雪玲;陶洪;;增长核算法的发展演变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从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研究发展的角度[J];开发研究;2008年03期

8 杨朔;李世平;聂鹏;;陕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年07期

9 许晶华;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生产率测算的理论进展与实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田素妍;孟令杰;;中国肥料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李刚;;全要素生产率与上市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传统行业与高技术行业的对比分析[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3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王争;孙柳媚;史晋川;;外资溢出对中国私营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来自普查数据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海成;关注顾客导向的服务生产率[N];天津日报;2004年

2 王燕坊;郑京海: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一个生产率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丹;产业集聚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差异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晓华;中国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3 潘江;典型手性药物砌块酶促合成过程生产率强化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傅东平;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魏梅;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生产率与产业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郑明海;开放经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韩妍;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郑文;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子桥;黑龙江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申春骏;延边州耕种型农业机械效率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3 申婷;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戚颖;年龄结构老化与全要素生产率[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5 刘宁辉;江苏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王君;长三角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邢文秀;对外贸易对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姚倩茹;江苏省粮食生产率[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9 商巍;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空间计量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春;航空基础设施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从教育角度分析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437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