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课程目标的落实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进行了10余年,高中课改在20个省(市、自治区)也进行了6年,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可喜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也必然使一部分教师产生一些困惑,如何使教师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怎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要解决这些困惑,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本质,也就是新课改的精髓。
一、国家政策确立了课程目标的地位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革课程功能、改革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过程、改革课程评价和改革课程管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段文字精辟地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一个上位概念,属于课程编制探究的内容,其它五项是属于教学实施的内容,教育目的是教育的长期目标,课程目标是中期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的近期目标。在这三个目标中,课程目标肩负着实现教育目的,引领课堂教学的重任。
以前在我们的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这个一维目标,今后要克服这种倾向;新课改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动脑、动嘴、动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基本技能,并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是二维目标;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里明确提出了第三个目标维度,即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培养,这和传统教学中的德育目标比较起来,更明确、更实际、更贴近生活、更便于教师把握。
1O余年的课改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对传统教育的一场变革,笔耕论文新浪博客,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灵魂。正是它指导了新课改的整个过程,使全国各地在新课改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把新课改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
二、教学实践验证了课程目标的价值在新课改中,全国各地的经验都很多,在此我仅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说明实施新课改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可喜的成果。 ,(一)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模式体系时间模式:10+35(老师10分钟,学生35分钟)。“10+35”模式是指教师点拨、引导、讲授、点评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35分钟,学生在35分钟的时间里,潜能被激活,生命的本性的东西被真正释放出来。
组织形式:砸掉三尺讲台,凸显主体地位。教学应该是教师引 导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在活而有序的环境里,学生自主学习、感知知识、了解技能、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过程。三尺讲台的砸掉从教学环境上使师生之间的人格、心理平等成为可能,从心理上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正如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在总结课改经验时所说:“学生学习的敌人在于依赖;老师教学的最大悲哀在于包办。”
(二)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学习内在:20%的知识—— 自学能会;7O%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敬师教会。
时间分配:20%(约l0分钟)——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70%(约30分钟)——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10%(约5分钟)—— 总结反刍,当堂检测;“271高效课堂”的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一个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两个重点一是要抓好备课,二是要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
“271高效课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堂,灌输变探究。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丰平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两所学校的经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真正把握住课改的精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成绩、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三、高考助推了课程目标的落实众所周知,基础教育的主要责任和义务是向上级学校输送人才,所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学校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试题的命制立意影响着教学理念的落实,试题的命制是每一个教育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仅从新课改以来高考试题的命制特点便能窥见高考对新课改的实施和课程目标的落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助推作用,我们认为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制有几个特点:注重基础和主干知识,突出能力、素质考查;试题命制重视情境性、突出体验性,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考察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试题命制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突出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试题命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突显“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概括起来,高考评价由考察知识立意转向考察能力立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从另一个角度说,其对新课改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迫使那些墨守陈规、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学校、教师转型,所以说,高考命题理念的转型无疑是新课改的助推器。
本文编号:4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