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做出了重要指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国务院、教育部、高校等相关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党在这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凝聚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
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进革命老区、深入基层、参观企业厂矿,可以充分认识基本国情和社会状况,提高自身能力,培养坚韧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崇高的理想信念。
1.树立崇高理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是校园与社会的窗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增长认识和阅历的机会,了解社会需求。
一次西部扶贫支教、一次革命圣地红色之旅、一次环保调研宣传、一次三下乡体验等能让未出校园的大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引发思考和对理想的重新定位,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笔耕文化传播,建立远大崇高的理想信念;通过实践感触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使大学生认识到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勇于担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继承优良传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走进农村、山区、西部,亲身体会国家扶贫、重农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传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社会实践能使 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状况,为13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工人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优良传统。
3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多数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自我管理的。9O后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平时自我约束、团队合作以及动手能力较差,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这对他们是一次挑战和锻炼的机会。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协调、社会交际能力,增长才干,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助人为乐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社会,接触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信息,进行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13后工作,对将来工作也具有指导作用。
4.冲破枷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只有和实践有利结合在一起才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应该是创新的主体。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能够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作出指示。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已成为一种把学校专业教育、社会企业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形式。目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奔赴祖国各地。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仅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就有200余支团队,参与人数高达3000多人。同学们的实践足迹遍布山东、青海、天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新疆、山西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收集团队实践报告及调研报告300余份、各地新闻媒体报道百余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为学校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育精英人才实施精英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2O余年,充分证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许多高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些名牌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实践立意缺乏深度,层次较浅。每年寒暑假都有大批学生参与实践,而实践的指导老师人数有限,造成部分实践团队没有老师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观点还相对青涩稚嫩,部分学生对实践方向把握不准,立意缺乏深度,社会实践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不足,认识较浅。许多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以参观为主,专题型实践少,没有让学生真正地体会生活、认识社会,实践层次较低。
2.部分实践形式大于内容。随着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和重视,高校和学生对实践也更加重视。许多高校以及上级组织部门为了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设立了实践奖项、奖学金,甚至将实践纳入保研成绩中,这些措施对大学生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为了实践而实践,形式大于内容。部分大学生到企业、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只是走过场,更有甚者直接到父母所在单位混时间,开假证明,一个暑期能参加3、4个实践团队,致使社会实践很大程度上变质。为荣誉而百招齐用,为奖学金而走形式、弄虚作假,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会导致恶性循环,使社会实践不再单纯。
3.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缺乏实践成果反馈机制。从全国各高校来看,缺少一套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组织机构,无法做到全面管理监督实践,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弄虚作假的原因。参加完实践活动并不代表这个实践活动就一定结束了,实践后期整理和实践成果运用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但是,绝大部分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实践调研成果的反馈机制,多数实践报告都变成了存档资料,没有被重视和进一步开发,这使部分学生对实践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本文编号:4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4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