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创客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向

发布时间:2017-07-15 12:23

  本文关键词:创客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向


  更多相关文章: 创客教育 创造能力 学习


【摘要】:不断深化的创客教育研究,凸显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向。在"知识创造学习"为核心的新兴学习理论影响下,借助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创客教育改善了传统创新人才培养特征:在教育目的上,立足于学生获得知识基础上的知识创造;在学习过程上,推动学生由离身学习转为具身学习;在学习环境上,突破教室场域限制,营造基于多元场域的创客空间;在学业评价上,从分数评价走向具体人造物评价。创客教育的这些新特征将大大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
【关键词】创客教育 创造能力 学习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过去的二十年中,学习理论和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形态不断变化。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互联网融入学习,从通过共享获得知识到通过交互创造知识,[1]从知识的心理建构到知识的外在形态建构等等。这些变化使原有的一些教育难题有了新的解决思路,催生出新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少林;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胡建波;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特点[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高盘良;兴趣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02期

4 钦平;教师素质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探析[J];经济师;2003年06期

5 ;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年01期

6 王少君;浅议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7 周中梁;张鸿;谢菊;;试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8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新加坡名校长高峰论坛启事[J];人民教育;2011年Z2期

9 洪绍霞;努力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浅谈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3期

10 王良成;创新人才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信息导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志生;时锦雯;;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姜黎晨;;谈教育与人才培养[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汪润珊;;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报告[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程清;;战略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5 刘海桃;马丽芳;粟晓文;;针对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刘燕鸣;;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我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校长 顾秉林;在实践中探索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N];新清华;2010年

2 吴越;人才培养就得有模式吗[N];天津教育报;2011年

3 本报通讯员 刘梦 本报记者 王庆环;人才培养“脱节”该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年

4 记者 丰捷;创新人才培养是教改重点[N];光明日报;2008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葛剑平;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开展创新教育[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记者 张丽亚 杨定嘉 吕文康;县区教育人才培养“点睛”[N];昆明日报;2014年

7 记者 苏军邋通讯员 焦苇;上海12项措施加强创新人才培养[N];文汇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人才培养是核心[N];白银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唐景莉;寻找创新人才培养对接点[N];中国教育报;2013年

10 民盟省委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N];光华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杰;教育技术在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中的作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沈云彩;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D];苏州大学;2004年

3 张绍军;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瑛;创新人才培养的误区与体系构建[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5 狄俊;审美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丁育林;案例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43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543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