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小学至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使用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其中,初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同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在不同领域间表现出发展不同步的现象,人际关系领域发展比意识形态领域较早;另外,自我同一性发展受地区、性别角色等因素影响。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状态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自我同一性发展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它“起始于童年期儿童对父母爱的依存性”,在青春期的时候“由于对先前已经形成的自居作用加以整合”而逐渐开始获得自我同一。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艾里克森更强调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艾里克森的理论一致,Marci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金山,车文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树青;张文新;陈会昌;;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2 邓治文;卿定文;;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研究——以某高校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张晓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调适[J];教育评论;2004年06期
4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6 郭金山,车文博;自我同一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7 周红梅;郭永玉;;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一梅;蒙古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永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于璐;学龄儿童自我概念发展及其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汲新波;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史春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莉爱;初中生自我差异影响自我认知信息加工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春莉;大学生自我差异、归因风格和行为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炜;青少年中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英仓;袁瑛;;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J];大众心理学;2008年06期
2 成平;;青少年网瘾的心理成因及干预[J];大众心理学;2007年10期
3 惠达;;青春期为何而“烦”[J];农家参谋;2011年08期
4 周晨琛;安佳维;艾亦菲;贾翠;;网络与自我意识——“9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J];学理论;2011年20期
5 何昕;王召芳;李晶;;大庆地区初中青少年积极情绪的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6 唐淦琦;孟琳芳;J.Huang;;潮流背后的思考——青少年性别观念的改变[J];大众心理学;2008年06期
7 陈妮娅;;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曹巧君;朱运清;;浅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以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李娉;;青少年自我表露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的问题[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4期
10 皑雪;;抑郁是一种病[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R,
本文编号:561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56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