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的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Moodle的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分析 Moodle 社交网络分析 内容分析 应用研究
【摘要】: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在线学习逐渐成长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各类学校,特别是各高校,都开始着手搭建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学生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行为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已经成为教育技术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首先利用Moodle搭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然后基于学习分析的视角,利用相关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挖掘出他们的学习特点以及存在的学习问题。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地监督、评价和反馈,来促进他们的在线学习。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社交网络分析法。研究的目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有效地监督学生的在线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二是探讨学习分析技术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三是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评价机制。本文的内容囊括了六个部分:(1)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以及采取的研究方法。(2)学习分析技术及其工具研究。主要阐述了学习分析技术的概念、组成要素和有关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学习分析技术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和工具。(3)《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设计。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搭建过程,并对这门课做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包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4)学习分析视角下的数据与策略分析。运用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内容分析等方法,分析学生的在线行为数据,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具备的学习特点。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和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5)学习分析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访问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在前后两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探究学习分析技术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价值。(6)总结与展望。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包括研究的结论、研究的创新之处、研究过程存在的不足以及研究展望等。
【关键词】:学习分析 Moodle 社交网络分析 内容分析 应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TP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4.2 国外研究现状14
- 1.5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14-16
- 2 学习分析技术的理论及其工具研究16-24
- 2.1 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轨迹16
- 2.2 学习分析技术的概念、要素和模型16-21
- 2.2.1 学习分析技术的概念17-18
- 2.2.2 学习分析的要素和模型18-21
- 2.3 学习分析技术的方法及其工具21-23
- 2.3.1 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及其工具21-22
- 2.3.2 内容分析技术及其工具22-23
- 2.3.3 话语分析技术及其工具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3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设计24-34
- 3.1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搭建24-29
- 3.1.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介绍24
- 3.1.2 Moodle平台介绍24-25
- 3.1.3 网络课程的搭建过程25-29
- 3.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29-33
- 3.2.1 学习者分析29-31
- 3.2.2 学习内容分析31-32
- 3.2.3 学习过程设计32-33
- 3.2.4 学习评价设计33
- 3.3 本章小结33-34
- 4 学习分析视角下的数据与策略分析34-55
- 4.1 统计分析35-38
- 4.1.1 分析工具35-36
- 4.1.2 数据分析36-38
- 4.2 社交网络分析38-45
- 4.2.1 分析工具38-39
- 4.2.2 数据分析39-45
- 4.3 内容分析45-52
- 4.3.1 分析工具45-46
- 4.3.2 数据分析46-52
- 4.4 策略分析52-54
- 4.5 本章小结54-55
- 5 学习分析技术应用效果分析55-66
- 5.1 基于教师视角的学习分析技术应用效果分析55-63
- 5.1.1 作业完成情况对比分析55-57
- 5.1.2 学生访问情况对比分析57-60
- 5.1.3 学生交互情况对比分析60-62
- 5.1.4 总结62-63
- 5.2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学习分析技术应用效果分析63-65
- 5.3 本章小结65-66
- 6 总结与展望66-69
- 6.1 研究总结66
-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66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6-69
- 6.3.1 研究的不足66-67
- 6.3.2 研究的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2
- 附录72-77
- 附录1:教学进度安排表72-75
- 附录2:“计算机基础能力”访谈提纲75-76
- 附录3:学习评价量表76-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飞宁;;探究医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途径[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1期
2 王致君;;学习贵在联想[J];医学与哲学;1985年07期
3 鲁子问;;国内外学习成效研究进展分析[J];英语教师;2009年06期
4 刘明红;;让学生玩出学习成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S1期
5 赵贵,宿志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与方法[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楼一峰;“学习化社区”的形成与运作研究[J];成人教育;2002年05期
7 王光龙;学习素质与学习型社会[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8 李康林;怎样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效[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赵桐;;浅谈教学中的学习成效评价[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海慧;;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3 晏琼花;陈德光;孔维东;;引导自我反思促进数学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4 乐黎辉;邢至晖;;以学习单开展生物教与学的实践研究[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5 韦成国;;谈学习动力的提升[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聂波;;关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反思[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黄蕾;;运用录像分析技术解读研究性学习[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蒋莉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析[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9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熊亮华;;陈云重视学习的思想风范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茂松邋杨朝勇;以工作成绩检验学习成效[N];泸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N];平顶山日报;2009年
3 王育忠;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实践[N];三明日报;2009年
4 学岭;高扬起学习的风帆[N];哈尔滨日报;2010年
5 朱德荣 新疆总队阿克苏支队;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效[N];人民武警报;2010年
6 周雪琴 西和县西峪乡王磨小学教师;老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N];陇南日报;2010年
7 中共太康县委党校 朱学良 刘清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一大批学习型党员[N];周口日报;2010年
8 陆一;大力提倡学习身边典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9 市发改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周强;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科学发展思路[N];组织人事报;2012年
10 记者 江于夫 通讯员 郑林红;大兴学习之风 再谱事业华章[N];浙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敏;在线学习中学生参与度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江华;中国国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定;在线学习(WBL)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谢清隆;社会交换理论视阈下的运动员学习成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雷妮;企业敏捷学习要素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7 赖东彦;学习型组织分类及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辰;基于信息技术的聋人大学生泛在学习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白浩斌;学习单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金玲;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投入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文严;面向企业新员工的e-learning培训课程内容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志瑶;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敏;家庭学习资源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晓;高中物理“电磁感应”部分学生学习成效诊断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8 文晓晓;昆明市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需求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彭兰;基于移动学习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毕晓梅;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学校改进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69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569635.html